初中之前,語文對於我來說是枯燥、乏味的,最煩的就是讀、背、寫。然而,走進了青春,最珍貴的初一上學期悄然離去之後,我尋找着觸動我心靈的事物,第一個想到的,竟然是語文。語文的真善美,是無法被遮擋的。
開學初,老師讓我們讀《湯姆·索亞歷險記》。作者幽默、詼諧的語言讓我身臨其境。當我在看這本書的時候,別人總能看到我的臉突然變得慘白或通紅,總能聽到一陣陣我的自言自語,甚至總能感覺到我一次次緊張的心跳與呼吸。那些淘氣的小夥伴們,那件可怕的殺人案,那次有趣的海盜經歷,那個驚人的山洞歷險……每一個情節都深深印在我的腦海里。作者能把小說寫“活”,語文的真也就從中體現了。
學期中段,老師讓我們點評《飛鳥集》。泰戈爾花了很長時間把人世的哲理和生活的情趣用一首首小詩編成一本《飛鳥集》留給了我們後人。翻開這本經典的書,“無垠的沙漠追求一葉綠草的愛,她笑着搖搖頭走開了”、“我們慾望把彩虹借給那隻不過是雲霧的人生”……一條條為人處事的必備品,在一句句內涵豐富的話中透露出來。“不要以為峭壁是高的,就把愛情放在峭壁上”、“‘我相信你的愛’,讓這句話成為我最後的話語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愛”也在《飛鳥集》中展現,這些可能對於我們來說很難讀懂,這也是《飛鳥集》耐人尋味的魅力。通過像品茶一樣細細地品《飛鳥集》,我體會到了語文的善。
而語文的美在哪裡呢?每個月,我們班都有一次以小組為單位的文學展示活動,就如那次的“中秋詠月詩會”吧。精美的幻燈片,精彩的朗誦,精緻的理解,精心的準備,各種各樣的互動和千古流傳的詩詞讓我無法忘記。“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同學帶着悲傷的眼神中透露着對親人的思念,鄉愁就不由自主地升上心頭。這首《水調歌頭》我從四年級就開始背了,但是因為不懂什麼意思,總是背得不熟,而知道了它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后,它就深深地刻在了我心裡。“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這是李煜的《相見歡》,我現在能信口背出,每當一個人孤孤單單的時候,彎月下寂靜的西樓那片凄凄涼涼的場景便浮現在眼前。
一學期的語文,一學期的真善美,觸動了我的心靈。語文現在對於我來說,不再是讀背寫的忍耐,而是真善美的觸動。
語文像一輪明月,在漆黑的夜空給人美的享受;語文像一道彩虹,雨空過後給人善的撫慰;語文像一道流水,能洗盡虛假,映出真實。
北京市育英學校初一: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