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邊的酷熱,無盡的累。可還是捨不得浪費在上海的每一天。我們頂着炎炎的烈日,來到城隍廟。
許多人來上海,都要去看一看傳說中熱鬧了幾百年的城隍廟。“不去城隍廟,等於沒到過大上海。”彩椽畫棟、翠瓦朱檐的城隍廟,似乎已經成為上海的一個象徵,成為這座城市一個濃重彩的符號,成為聯結着上海歷史和未來的一道特殊風景。
在上海的三年裡,我去過多少次城隍廟,自己也不記得了。每次有親朋來上海出差或者旅遊,我都會帶他們來這裡,看這裡古色古香的建築,流光溢彩的夜色,品嘗全國各地香味四溢的小吃,瀏覽琳琅滿目的小商品,親自體驗歷史的厚重與現代的繁華。
從復旦大學坐55路車,到外灘下車,沿着“十里洋場”一路走去,目光所及之處,都曾是當年各國租界的痕迹,那些洋人建造的房子和街道,無聲地記錄著一段硝煙瀰漫中卻又夜夜笙歌的歷史,多少的繁華與落寞,多少的歡笑與眼淚,多少的悲劇與喜劇,多少的痴男與怨女……上海的外灘,總是文人墨客們喜歡大書特書的一道風景,更是現代影視劇、文學作品喜歡將主人公置身其中的一個場景。踏着每一腳踩下去都是一段歷史的上海老街,伴隨着那些在上海灘開始和結束的凄美的故事,慢慢走着,慢慢看着,慢慢想着,不知不覺便走到了傳說中的城隍廟。
呈現在眼前的每一棟建築,都是飛檐翹角、雕樑畫棟,既有濃郁的民族韻味,又有着江南明清園林的風格。一路走去,大大小小的珠寶店,鱗次櫛比的小商店、各種各樣的特色小吃,形形色色的茶店、酒樓、地攤、百貨……在這個永遠熱熱鬧鬧、熙熙攘攘的地方,在意味悠遠的南翔小籠與西洋快餐肯德基漢堡的對峙中,在蒙塵發黃的歷史古董與五光十色的金銀首飾的較量中,人們或行色匆匆,或流連忘返,沉浸於一種特殊的世俗文化之中。
走過沉香閣、湖心亭、九曲橋……在豫園對面,是一排數十米的美食店。老字號“南翔饅頭店”賣的小籠包遠近聞名,常常有人排隊等待享受美味。還有綠波廊的特色點心、松月樓的素菜包、桂花廳的鴿蛋圓子、松雲樓的八寶飯……走進小吃廣場,從蟹粉小籠、蝦肉生煎、酒釀圓子,到臭豆腐乾、叫化雞、酒糟田螺、毛蟹炒年糕……真是應“吃”不遐,讓人忍不住大快朵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