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帝封吳為王並讓其全權管理雲貴事務,實際上是履行在山海關時對吳的承諾
,即裂土封侯,而年輕的康熙哪裡知道這些,康熙的想法只是想把吳三桂在雲貴的一切特權收回來,鞏固自己的統治,於是他就毫不客氣的把吳三桂治理雲貴一切軍政大事的權利受了回來,並膽大妄為的削弱吳三桂的兵權,吳三桂當然心懷不滿,可懷念先帝爺的舊恩,不好發作。
又過了幾年,尚可喜提出讓其子尚之信襲爵,康熙不同意,而是讓尚可喜全藩撤到遼東去。吳三桂與另一位藩王耿精忠一起上書撤藩,其實是客氣一下,沒想到康熙卻“恩准”了,這下把吳三桂可給氣壞了,於是憤然起兵,很快就控制了雲南,貴州,湖南和湖北四省,而耿精忠也起兵響應,於是福建全省淪陷,尚之信起兵於廣東,康熙頗倚重的孫延齡起兵於廣西,鄭經從福建登陸,王輔臣幾乎佔領了陝西全境……叛軍聲勢浩大,甚至長城以北都有支持吳三桂造反的人,這時候吳三桂正在飲馬長江,他的謀士們都建議吳三桂趁此時機揮師北上,直取北京,而一向勇猛善斷的吳三桂這時卻猶豫了起來。原來,吳三桂唯一的兒子吳應熊不肯同吳三桂一起反叛,仍孤身留在北京,吳三桂想借自己聲勢浩大要挾康熙遣回吳應熊,自己就放康熙一馬,划江兩治。
但康熙根本不怕,他立即斬了吳應熊,派兵去守荊州,吳三桂受此打擊,心神恍惚,更無了挺進中原的勇氣,只是令吳應期率七萬精銳守岳州,自己的女婿引七萬人馬守長沙,自己親自將兵六萬駐于衡州,王屏藩率一部分人支援王輔臣。
康熙立即得到了寶貴的時間調兵遣將,他首先把軍隊派到危險最大離北京最近的山西戰場,王輔臣寡不敵眾,被迫投降。又在福建厚集兵力,打垮了實力雄厚的耿精忠,趕走了勢單力薄的鄭經。
現在,吳三桂的兩個得力助手和幾十萬軍隊都被康熙吃掉了,他對前途越來越感到渺茫,是降還是戰,他不知何去何從。
預知後事如何(我最精彩的點評也在裡面),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