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一位友人告訴我,“我的夢想是隱身修行”。“潛心修佛"。不要以為這就是有什麽想不開的,很多人如唐代的詩人王維,現代的台灣作家林清玄都是信佛之人。佛教作為一種宗教,固然有其缺憾的地方,但它傳達出來的“靜”是永不過時的,是一直鮮活的存在着的。
靜生慧,人們之所以有這樣的夢想也是祈求一些智慧。只是我們寄託於將來,忽視了現在。把未來與現實混為一談,這便是最大的失誤。其實,把握不住現在的人也把握不了未來,現在是將來的基礎。《鍊金術士》里有一句話說的很好,生活永遠是也僅僅是我們現在所經歷的這一刻。
因此心中有夢想並不是一種錯,但是我們太過注意一些浮面的東西,就忘記了走好此時此刻的每一步路。修行本身是一種形式,而靜需要的是形式以外的,內在的東西,這些需要感悟與思考。心懷夢想,默默努力,學會等待與隱忍,這些便是佛經中所告訴我們的一大智慧。活在當下,戒驕戒躁,看懂自己的內心,看明前方的道路,看清外界的變化。世間皆變化,心靜自然涼。冷靜頭腦,淡薄名利,享受內心的修行。昔日的青燈古佛已不再是悲苦寂寥的化身,它教會我們在浮華的現世摒棄一切私心雜念,我心向佛,一切為安。
不在祈求隱身修行,只要心中有佛,就是在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