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賣火柴小女孩眼裡,夢想是飄香的烤鵝,是奶奶溫暖的雙臂。在鄧亞萍眼裡,夢想是堅持心中永不服輸的信念,只要你肯努力,就一定能夠成功。在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眼裡,夢想是“雜交水稻的莖稈像高粱一樣高,穗子像掃帚一樣大,稻穀像葡萄一樣結得一串串”,夢想是不停地突破和探索,是豐富的想象和大膽的創造。在“千手觀音”邰麗華的眼裡,夢想是聾人可以“聽”得到、盲人可以“看”得到、肢殘朋友可以“行走”,夢想是從不言棄、努力拚搏的精神支柱。
在人生的各個階段,都有很多不同的夢想。雖然夢想不同,但追求夢想的信念,從沒有改變!這麼多的夢想,並不用全部都實現,只要實現一個就足夠。當我們在追求夢想的過程中失敗時,不必傷心,就像楊孟衡說的那樣“用行動去療傷”!要相信,只要堅持,總會成功的。夢想需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並且堅持每一個腳印,直到成功。有句古話叫做“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的確如此!我們承載着祖國的未來,所以從現在起,我們必須至少有一個夢想,並且要為夢想的實現而奮鬥!
物質日漸富足,國力持續提升,新世紀第一個十年即將走完,“我的夢?中國夢”少了些沉重,多了些自由與開放,也更多閃爍出精神需求的光芒。正如《開學第一課》講述的那樣,今天的夢想不一定都是宏大敘事,袁隆平“干到九十歲,種出畝產一千公斤雜交水稻”是夢想,高原上的藏族小女孩喜歡跳舞、以後想當個舞蹈老師也是夢想。夢想也不一定都那麼自我、那麼“本土”、那麼物質,創造財富是夢想,用手中的財富回饋全世界、影響全世界也是夢想。也許,現在“我的夢”中還有一些迷惘,“中國夢”中也還有太多需要自我完善和提升的地方,但每個夢想都值得尊重,並應該獲得被平等放飛的機會。
夢想是有力量的,它是人生前行的動力之源;高遠的夢想可以激發一個人生命中所有的潛能。上帝沒有給我們翅膀,卻給了我們一顆會飛的心,一個會夢想的大腦。於是讓我們大家都擁有一雙“隱形的翅膀”。
還記得《開學第一課》中,要做有愛心的舞蹈老師的完瑪草,想要把太極推向世界的李連杰,花樣滑冰冠軍龐清、修建,“我再試一次!”的馬雲,以及失去雙臂的殘疾人楊孟衡、劉偉和試飛英雄李中華……這些都還歷歷在目。不只是感動與震撼,更多的是理解與領悟。
每個人,都可以有一個“中國夢”,就好像每個人都可以仰望星空,星光灑在每個人的臉上,照亮更加豐沛的人生,也照亮更加燦爛的中國。
初二:方家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