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耆(1914-2005),原名引年,又名賢菖。我也算畫家鄞縣的老鄉了。
介紹沙耆,我還是免不了俗,沙孟海的一個堂弟。
早年攻讀於比利時國立皇家美術學院。其作品獲得"優秀美術金質獎章",曾與畢加索等著名畫家聯展於比京阿特利亞蒙展覽會,作品《吹笛女》為比利時皇太后伊利莎白珍藏。
1946年回國后,徐悲鴻即聘他為北平藝專教授,由於疾病纏身,末能上任。嗣後,他長期蟄居自己的故鄉。
留學歐洲10年,卻最終在“沙村”蟄居三十個春秋;
在村裡畫了許多女人人體,因而,被村民戲稱為“花痴”;
他的畫曾被村民當成包裹布;(很好笑的變成如今珍寶)
必須承認他是一個精神疾病患者,也一個“癲狂”畫家。
繪畫於他的又一種思維方式。正如弗洛伊德所說“那些不愉快的夢屬於潛意識的某個願望所提供,而他的這種願望,乃是一個被禁忌的衝動。”
沒有更多的資料去研讀當時的皇家美術學院。但佛蘭德斯的傳統,一定對沙耆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粗放的筆觸,概括而略顯笨拙的造型,印象派後期風格。
寂寞中,陽光下:即興寫生,稀薄的顏料和飛白般筆觸,格外透明,紅色背景襯托下,那土黃色的基調不正是梵高的偉大之處?
“不要以為我故意拚命工作,使自己進入發狂的狀態。相反,請記住,我是被微妙的色彩平衡所吸引。”,當年梵高的“不正常”思維。
落筆沙耆,我想起一件塵封的往事:繪畫中猛烈燃燒的激情和才華的他,沒能抵擋住更加熾烈的不幸愛情。在比利時的最後幾年,畫家被愛情的突變徹底擊倒。
“你是風兒我是沙,纏纏綿綿繞天涯。叮嚀囑咐,千言萬語留不住。人海茫茫,山長水闊知何處。浪跡天涯,從此並肩看彩霞。……”
是否如歌詞《你是風兒我是沙》中的,也畫家一生追尋的摯愛?!
你是風兒我是沙 標籤:今天我是升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