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釣
勞燕
初春,乍暖還寒,楊花揚、柳絮飛的時節,新的釣季又開端。
清代詩人胡挺尤其喜歡春釣,他春釣時作詩道:“淡雲疏雨杏花天,荇菜參差帶綠煙。漁絲蕩舟斷橋北,絲亘收罷小星懸。”顯然,是衝著去趕這個乍暖還涼、嵐翠撲衣的春氣的。在這個“淡雲疏雨杏花天”的時候,去釣魚,才有滋味。池塘畔,一支釣竿,靜坐水邊,浮頻點,餌勤換,忙裡有靜,閑中有思,鬱悶盡散,才有歡樂。
釣,為魚。
宋代呂蒙正有垂釣詩:“入灘風急浪花飛,手把魚竿傍釣磯。自是鉤頭香餌別,此心終待得魚歸。”“春眠只盼曉,意恐垂釣遲”,這大約是每個釣魚人亟待出發時的切身體驗。“此心終待得魚歸”,這恐怕是所有釣魚人都會有的感概。向池塘撒下釣餌的一瞬間,只要看到池中小魚蜂擁而至,不顧一切爭搶餌食的熱鬧,釣魚人的心就別提會有多樂。浮漂下沉、上送的當口,釣魚人全部的心思都關注在了魚兒,怎麼禁得住這撒歡魚兒的誘惑。唐代沈全期詩:“朝日斂紅煙,垂竿向綠川。人疑天上坐,魚似鏡中懸。”明代詩人陳壁詩曰:“披蓑荷笠釣魚磯,釣得魚兒大更肥。釣雨釣晴還釣雪,冰心一片已忘己。”這是何等的意象。釣,豈能不為魚?
釣,為魚。當然還須講究法度。初春垂釣,先要選春釣效果好的水域,行話說:“春釣灘, 夏釣潭, 秋釣蔭, 冬釣陽。”選水域,就是“選灘”,要選肥水、小水面、魚密度大的塘口,宜有水草的淺水區、岸邊、灘頭。釣位須選設在背風向陽側為好,水中若有水草,這釣位就可以定點在淺灘部,若無水草,則可移至深水與淺水接合部。初春垂釣的餌料,宜採用適合多種魚口味的“混合餌料”,其主要成分是大米、小米、麩皮、玉米渣、油籽餅、酒糟、芝麻等。在自然水域中投餌料,用量要掌握“少食多餐”,在魚池塘放餌料,則要施重餌,並且適時補窩。所投餌料,應盡量選與塘主所餵魚飼料相貼近的餌料,原則是為了適應池魚的口味,以提高釣獲。春釣的法度又特有講究,要將長竿改為短竿,粗線換為細線,大鉤改為小鉤。大漂改為小漂。唐高適《漁父歌》詩云:“曲岸深潭一山叟,駐眼看鉤不移手。”就是說要講究“靈敏度”,一般夏、秋季的靈敏度是:調平水、調4釣2。初春則須空鉤懸空,調6至8目,釣1至2目。施釣時,要把握好起竿、揚竿的準確時機,當浮漂下沉或上送O.5至1目時,就要迅速起竿。施釣中,每隔3至5分鐘要“逗魚”,慢慢將竿頭挑起,再輕輕落下,以吸引魚的注意力、誘魚前來覓食。
釣,不為魚。
唐代崔道融詩云:“閑釣江魚不釣名,瓦甌斟酒暮山青。”南唐後主李煜的《漁父詞》:“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無言一隊春。一壺酒,一竿綸,世上如儂有幾人。”這兩位古代釣者都是在說:釣,不為魚。釣,自有釣之意趣,自有其樂。
初春時節,身在初染綠翠的河灘,腳下無名小花無聲地欣欣綻放,水面粼粼波光撩入眼中,鴉雀有聲,聽一兩聲傳鳴,此間感覺一下“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風牽釣線裊短竿,箬笠輕蓑綠草間。春雨蒙蒙君不見,水煙埋卻面前山。”此間釣魚人的心情不問便可知,說為魚心馳神駐、樂而忘返亦可,說神怡飄然、樂而忘魚亦可。此為天人合一,融匯天時地利,獨取人和,此謂感受造化,即景娛情之樂也。唐寅有釣魚詩:“茶灶魚竿養野心,水田漠漠陰陰。太平時節英雄懶,湖海無邊草深深。”水田漠漠,湖草深深,在“鏡湖俯仰兩青天,萬頃玻璃一葉船”空靈清新的池塘、河灘垂釣,這番景象,可以讓釣人感安靜、清靜、寧靜,這是一片原始的、野味的、夢幻的恬靜,可以清心。放竿-拋絲-下鉤后,端坐在天地與這靜靜的河灘岸邊,全神貫注、氣和丹田,心中還會有雜念凡塵嗎?“金絲釣雅趣,碧水洗清心”,此乃釣者造化,修身養心之樂也。
全神貫注於浮漂,“心凝浮漂九州小,手握釣竿萬事空”。人在此時,世間的煩惱,生活中的鬱悶,都會去到雲外。這是一方與世無爭的天地,在這無華無喧囂的天地里,無窺視之眼,無小人聒噪,無利祿算計,無蠅營狗苟滋擾。只有這一泓綠水,一根釣竿,心田內外,一片空靈,只有遠離塵囂的悠閑,超世脫俗的洒脫,可以物我兩忘,心可以凈化,思可以平和,情得以陶冶,志得以砥礪!此乃平實超脫之樂也。
這是一個快餐時代,所有的人,看似體面,無不在為生存和積累更多的物質資本奔波忙碌,無不為房奴、車奴、孩奴,或者為命運利益所驅,無可奈何,忙忙碌碌得很。這確乎是個少說、少思、少想,不必寫詩、抱怨、憂鬱的年代,仁者樂水,於是你成為釣者,但當你靜坐河岸,入定靜觀的時候,你可以在這個超脫的時間空間,靜靜地思,放鬆地想。通過“碧水”,一鞠粼粼水,可以洗憂心。思之最高境界,可以卸卻周身疲憊,融化心中的焦躁,剔除胸中的抑鬱,洗滌心田塵埃,凈化心智靈魂。此乃思無邪,無我之樂也。
垂釣,有備釣那一陣裝備釣竿餌料的忙碌,有出發前即便春眠只盼佛曉的焦急等待,會為選水域做塘奔波觀察不休,會全神貫注、耗精費神盯着浮漂動靜,等待魚兒上鉤,需要耗費多少體力、精力,消耗不少蛋白質熱量,此中就有奧妙:可以減肥。你見過職業漁夫或者專業業餘釣魚者有那個是肚大腸肥的胖子嗎?唐代詩人岑參是個胖子,他的身材後來卻變得比較得體了,他說過,似乎是游泳和釣魚使然。也就是釣魚可以減肥。以釣魚作為減肥的妙着,這着棋下得是不是有點看不懂了?當然,芩參垂釣不只為減肥,還有一得之樂。看看他的《漁父》詩:“朝從灘上飯,暮向蘆中宿。歌竟還復歌,手持一竿竹。”手持一竿竹,歌竟還復歌。這釣魚的詩人,其釣所得,除了詩情詩意還是詩情詩意。
釣,不為魚。
唐代詩人崔道融有詩:“閑釣江魚不釣名,瓦甌斟酒暮山青。醉頭倒向蘆花里,卻笑無端犯客星。”這個崔道融,不釣名,不釣利,只為一邊喝酒,只為閑釣而已。鄭板橋詩言:“烏紗擲去不為官,橐橐蕭蕭兩袖寒。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江上作漁竿。”這個鄭板橋,擲去烏紗,瀟瀟洒灑兩袖清風,抄起一竿釣竿,只是邊畫竹,邊思量秋風江上的漁竿。唐寅也有釣詩:“三十年來一釣竿,幾曾叉手揖高官。茅柴酒白蘆花被,明月西湖何處灘。”三十年來,幾曾叉手揖高官,只管持一釣竿,河灘為床,蘆花作被,風飲餐露,釣魚去。唐代皇甫冉《歸渡洛水》:“灃浦饒芳草,滄浪有釣舟。誰知放歌客,此意正悠悠。”皇甫冉喜歡釣魚,從這首詩可以看出,他哪裡是為魚而釣,他是找個釣位,在體會、捕捉詩意,這位在那裡釣管釣,一心只為採風、作詩、放歌罷了。唐代有個儲光羲更是了得,他釣魚有特殊的目的,其詩云:“垂釣綠灣春,春深杏花亂。潭清疑水淺,荷動知魚散。日暮待情人,維舟綠楊岸。” 呵呵,他整天釣魚,原來是約會情人,呆在河灘岸邊,等那意中人兒,其人垂釣,為談戀愛耶。
釣,其樂不在魚。
上海釣魚協會有個老叟,吟詩道:“世間閑娛千百種,惟有垂釣勝神仙。”水塘邊,坐下來,一根釣竿,一繩絲線,釣魚,真閑。只是為釣,不為魚。有人為魚,有人卻為閑,更有人,只是覽遍湖光山色,釣儘早春意境。淡泊名利,知足常樂,有魚,沒有魚,都樂。
釣,不為魚。各人有各人的目標、目的與追求。釣,有多少風景、意境。釣,有多少寄託、詩情。釣,有多少寬闊曠達境界。白居易詩有言:“昔日白頭人,亦釣此渭陽。釣人不釣魚,七十得文王。”又有多少釣者,不為那一個結果,修鍊到“無為”境界?
釣,不在魚,無為也。
釣,在我。此魚釣我之謂。魚知我,魚誘我,魚催我唉。
春風漸暖乍還寒,柳芽方吐桃半綻。池塘旁,河灘邊,弄釣線,欣喜垂釣又開端。
初春時節,有閑,肯耐心,能靜心,就拋竿去,天地人,中間就是你和魚,有這樣的感覺,就尋樂去,釣,其樂不在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