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雜文隨筆>散文隨筆>舟中看霞<兩地聊>網友爭鳴

舟中看霞<兩地聊>網友爭鳴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兩地聊>;發表以後,引起眾多網友討論和爭鳴,為讓更多網友一睹為快,特發表如下,以臻朋友:

  網友討論:

  湖南小辣椒:哈哈,記得曾經留言板上有個網友說過舟中看霞非常喜歡女人,只是很快地就被刪了。所謂<兩地聊>,大概是<兩地書>的翻版吧。二十一世紀的魯迅與徐廣平偶然的相遇了,必然的相知了。“相見恨晚”,恐怕也是版主的常用語吧。你是一個多情種,祝你有更多的偶然,更多的必然。哈哈!

  版主回復:網友小辣椒的意見和觀點,版主虛心接受。也感謝你使沉寂多日的舟中看霞網站有了一些新鮮的空氣。其實,發表〈兩地聊〉版主也不是沒有顧慮。能夠引起爭論,聽到不同的聲音,得到網友的指正和批評,又何嘗不是一件好事!謝謝你辣味十足的見地!不過,在此需要說明地是:版主自認為對情感是十分專一的,在生活軌跡中並不是見異思遷之人。請小辣椒不要誤解哦!

  四川楊柳:哈哈,小辣椒的語言真夠辣的,湖南小辣妹比四川妹辣多了版主對小辣椒的留言有何感想啊,很想聽聽喲。

  版主回復:〈兩地聊〉是上偶然和一位北國網友的交談。相互之間也談不上十分熟悉,版主感到有趣地是對方網友以老者自居善意地矇騙了版主。所以覺得有一些詼諧。說話之間也有不全面之處。能夠得到網友們的批評和指正。本人一定虛心接受!

  湖南常德閑來逛逛:真有意思,我也看了<兩地聊>。我覺得舟中看霞也未能免俗,其實給人通篇的感覺,除了對女人世俗的讚美外,並無實質性的內容。而且我發現,語言的對白有一個很明顯的破綻,那就是對話的時間是錯位的,是不是有的語言……嘿嘿

  版主回復:想必閑來逛逛網友一定才思敏捷有十分豐富的想象力。從一段對話中能猜想出更多的內容和文章,十分佩服!不過本人有義務解釋地是:時間的不對應,是因為從兩次對話中找出的對話內容,並不是閑來逛逛網友想象地還有更多不宜公布的內容,希望版主的解釋不會讓你失望。也期待你提出更多的批評和意見!相信我們的語言交流會加深網上友情!

  浙江台洲:千秋雪:

  你的最新大作<兩地聊>我也看了。其中版主一句所謂“近處無風景”,更加適應朝夕相處、平淡夫妻的觀點本人不敢苟同。‘當你們在結婚禮堂實踐諾言的時候:“你願意娶她為妻嗎?無論病痛生死一生愛她嗎?……”那種幸福你們還能感覺到嗎?

  有人說浪漫過後只能當作回憶,激情過後就會平靜。是的,這就是生活,是的,這就是人生。’

  不錯你也說過,夫妻情已演化為親情了。而愛情加親情那是一種怎樣的情感呵,只要有愛,那道風景則是千姿百態,怎樣也不會乏味的。所以,你能擁有這一切,是多麼的幸福,應該珍惜。否則,當你失去了你身邊的這道風景,你將追悔莫及。

  舟中看霞:記得本站曾經轉載兩篇觀點截然相反的文章“男人需要紅顏知己”和“女人,不做紅顏知己!”引發眾多網友紛紛提出自己的見解和觀點。〈兩地聊〉的發表能引起朋友們的批評和建議,應該說也是版主敢於刊出的目的。

  “近處無風景”,是在特定的條件下形成的,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

  我愛我的妻子,在我很多散文和記敘文章中,從字裡行間里都流露出無以復加地深厚地愛;但是,這並不妨礙我們去欣賞美。去感受精神的美。

  人生苦短,親情、愛情、友情都能得到,應該說是一大幸事。

  愛情升華為親情,那是一種何等高尚的愛!難道我們對母親的愛比不上對愛人的愛嗎?當然如果硬要牽強地進行比較。就像我們經常比喻地:母親和妻子都掉到河裡,你先救誰?是很難作錯抉擇的。

  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並不是說就不愛自己熟悉的地方。正如我們到北京,去上海,看黃山,上峨嵋,觀西湖,游滇池,然後呢?你不回自己熟悉的地方了嗎?旅遊的目的,是陶冶自己的情操,豐富自己的閱歷。交網友,也是豐富自己的生活,提升自己生活的質量也是為了更好地愛自己朝夕相處的伴侶。如果別有企圖,那就另當別論了。

  不知道我的答覆是不是讓你滿意,請斧正!

  浙江玉兔兒:是呀,我也同意千秋雪的觀點,我以為“近處無風景”這句話本身就是錯誤的。為什麼背井離鄉的人總是思鄉,他從小在那裡長大,那裡的風景不是他再也熟悉不過的嗎?所以,近處無風景,只不過是女人紅杏出牆男人尋找刺激的託詞而已。老是惦記着別人家的風景,小心別人也惦着你身邊的風景就是。從你的文章中看出,你身邊的風景也是很動人的嘛。

  舟中看霞:玉兔兒的建議版主笑納了,相信我既會感受生活的美,也同樣珍惜身邊的風景,只要是成熟的男人、穩重的男人,都應該明白左手和右手的關係,那是從來不能離開的,只能相互配合,才能生存和延續。你說對嗎?(2004-12-2016:58:35)

  piglet:第一次來,到你們的討論很有意思。討論的主題無非是針對版主對女人的興趣濃厚問題展開的。其實我倒覺得,男人對女人感興趣是很正常的阿!就好象一個大學的男生告訴你他從來沒有看過a片,那他肯定是在撒謊。食色性也。一個男人流露出對女人的興趣又有什麼不對的呢?20歲到80歲的男人都是喜歡看20多歲的女人的,這與人品無關,只關乎人性。。

  我要說的第二點是,當一個男人已經有了結髮之妻,還對別的女子有興趣的問題。這個有興趣,也是看興趣大小以及他的行動。我不贊成左右手的說法,也不贊同所謂愛情變親情,所謂的責任。看美女沒錯,珍惜眼前人才是正道。一邊吃着老婆遞來的飯菜,一邊在上與別的女子曖昧聊天,他可以說他身體上沒有出軌,但是,他對別的女子的興趣為什麼就不能轉移到眼前人來呢?我覺得版主完全沒必要理會別人說你對女人的興趣是否太濃厚——濃厚不可以阿!我老婆都沒管,關你屁事!語言上的解釋沒什麼用,關鍵在於行動。

  許多人會對安穩的平淡的生活厭倦,渴望新鮮與刺激,但又覺得現實中尋找刺激的成本太高,所以會寄託於網絡。一方面能恪守自己一直以來所堅持的“原則”,一方面還能滿足內心渴望新鮮的欲求。我個人覺得,應該善於挖掘現實生活中的美好,善於經營自己現實的生活,善待眼前人,而不是把精力放在其他方面,本末倒置。等到風景都看透,還有一個人能陪自己看細水長流,這本身已經是再大不過的幸福了。

  舟中看霞:剛吃完晚飯。我鼓動老婆打開電腦,看看今天網上幾位網友對《兩地聊》的討論。然後我自己開始看新聞聯播去了。不一會老婆驚訝地喊我快來,說是又有一位網友發表看法。描述地你太像了!真的嗎?我有一些不相信。但是看完了piglet的留言。我不得不承認piglet一矢中的,把本人刻繪得入木三分。

  儘管我和piglet素昧平生,素不相識。但是從男人的角度思考問題,可能就有類似性。這裡我要申明:並不是因為這位網友好象對我的作為有所理解,我就連聲贊好。而是從純粹理性的角度分析,的確如此。小豬網友(對不起:piglet英文意思是這樣。以免我經常更換輸入法)的話充滿了對網上聊天現象分析的哲理性。難道不是這樣嗎?否則就沒有芸芸眾生痴迷上網。恕我直言,我最愛看的舟中看霞網站的一篇文章,就是復旦大學一位教授的演講《精神之愛》。我也曾給一些網友推薦過。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觀點,在精神之愛一文中得到最精闢的詮釋。一個朋友在北京;一個朋友在上海,也許他們終身不會謀面,但是在精神上做到生死相依,至死不渝,是什麼力量在支撐他們的這種友情呢?應該歸類於精神!柏拉圖的精神之愛理論,在人類社會延續了幾百年以後,通過互聯網絡得到了實踐。正如中國古代嫦娥奔月的神話,在幾千年以後,由高科技的力量,使人們終於登上月球,實現了美麗的神話。話說回來。我還是堅持這樣的觀點:一個人在自己的生活中,應該有親情、友情和愛情。相濡以沫的老婆是陪伴自己最實際的親人。要永遠珍惜倍加培育;精神上的依戀是生活中的調料品;而至交朋友是一個人一生中最寶貴的財富!

  piglet:呵呵,看到版主的回復,我於是就有了想把討論進行到底的衝動。古人講,過猶不及。古人還有句話叫,玩物喪志。既然版主對於我對網上聊天的分析是贊同的,那麼也該明白,並不是說很多人痴迷於網絡就說明痴迷網絡是種正常且合理的行為。網絡是種工具,看你如何使用——這個道理如同鴉片一樣。另外,關於你說的柏拉圖精神之愛,我也覺得很困惑阿。精神之愛的對象究竟是應該對一個或若干個素不相識的異性發生,還是應該對當初承諾過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愛人發生?就拿我自己來說,如果我知道一個素未謀面的女人又老又丑,我是斷然不會與她發生精神之愛的。很多時候,聊天,也不過是種意淫。我上網更多的時間是花在看論壇或查信息上,而不是聊天。這就是我剛才說的“過猶不及”——凡事都有限度,一個成熟的男人更應明白這個道理。

  想起一句話:死生契闊,與子相悅。也就是說,生死這樣的大事情並不是我們自己可以決定的。但至少我們可以給自己平淡的生活添一些情趣,把自己的所謂的“精神之愛”多放在身邊人身上,而非毫不相關的陌生人,還自以為是的覺得自己認識很多人——也許你會發現另一片天空。

  舟中看霞:看到小豬朋友的回復,感到小豬網友的觀點很有哲理。其實,我一直堅持這樣一種理念:人生苦短,善待自己,善待他人。這是最為重要的道理。最近網上討論楊振寧以82歲高齡迎娶28歲妙齡女子,被炒得沸沸揚揚。按筆者觀點,其實也是很正常的。究其實質,不也是一種精神之愛嗎?蔣經國的遺孀,一生沉默的俄羅斯姑娘蔣芳良(芬娜瓦哈李娃),從18歲芳齡就跟隨蔣經國。晚年時以90歲高齡,白髮人送走自己的三個兒女黑髮人,是一種何等凄涼的心境!當我看到報載:年輕時活潑開朗地她,在台灣經歷了半個世紀的日子,卻少有聲音,到晚年更讓人忘記了她的存在。蔣方良經常一個人痴痴地凝視着蔣經國和資格孩子的照片,一看就是大半天,那臉上無助的神情,看了令人心酸。真真叫人潸然淚下。宋慶齡在孫中山逝世以後,以幾十年的光陰生存和守望着,不也是一種精神的支撐嗎?是的,我們看到萬人迷陳好的時候,正常的男子都會心動,了解了宋慶齡和蔣經國遺孀的故事以後,我們會不為美人遲暮的故事而心動嗎?期望我的觀點能被網友所理解。也期待更多的朋友參與討論。

  陌上桑:今天早晨一上班,就有同事推薦我看看這個網頁。看到這裡的討論這麼熱烈,大家見仁見智,而piglet先生的留言更是精彩,讓人也有了參與的衝動。只是因為上班的關係,吃過飯才上來。當時看過版主對piglet先生的回復,便感覺版主是片面地甚至是曲解了先生的意思。現在看到先生再一次地留言,說明我的理解沒有錯。縱觀先生的每一次留言,中心是圍繞珍惜身邊人展開的。我覺得他並不是站在一個男人的立場,而是站在客觀、公正的立場在表明自己的觀點,而並不是版主所說的從男人的角度思考問題。食色性也,秀色可餐。不僅男人好色,女人也好色,當然這裡的色與色情無關。男人喜歡看美女,女人也喜歡看帥哥,甚至女人也喜歡看美女,美的東西人人都喜歡。

  版主把網上聊天與柏拉圖所謂的精神之愛聯繫起來,我以為有些牽強附會了。況且精神之愛也並不是什麼絕對真理,而版主所謂“柏拉圖的精神之愛理論,在時代過去了幾百年以後,通過網絡得到了實踐。”將婚外網戀合法化了。所謂“相濡以沫的老婆是陪伴自己最實際的親人”“精神上的依戀是生活中的調料品”。即老婆是物質的,網上聊天是精神的,piglet先生的“就拿我自己來說,如果我知道一個素未謀面的女人又老又丑,我是斷然不會與她發生精神之愛的。很多時候,聊天,也不過是種意淫。”是對“精神上的依戀”作了最準確的詮釋。

  從版主的回復意思中,可以看出他深愛他的妻子,但是這並不妨礙他再愛其他的女人。當然是他所說的精神之愛嘍。

  舟中看霞:謝謝陌上桑網友的指正,也許是本人的理解有偏頗之處。我會認真反思自己的立場。再次感謝你的參與和指教!

  piglet:“從版主的回復意思中,可以看出他深愛他的妻子,但是這並不妨礙他再愛其他的女人。當然是他所說的精神之愛嘍。”——這是誰在放屁?好臭!既然你也是男人,那我問你,如果你的女人對你說,我很愛你,但這並不妨礙我愛其他的男人的精神與身體——當然我可以不跟他們上床,我只跟他們發生“精神之愛”,你會怎麼想?什麼是愛情?愛情與親情與友情最大的不同就是專一性。這就是我為什麼反對左右手與愛情變親情的說法。因為親情沒有專一性的。我愛我的兒子,但並不妨礙我也愛我的女兒。——你小子邏輯混亂,呵呵,不過算了,“我不同意你說的每一個字,但我會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舟中看霞:希望有更多的網友參與討論與爭鳴。道理越說越透,真理越爭越明。哲人蘇格拉底和柏拉圖在探索真理上為後人做出了榜樣。我也想重複這樣一句名言:“我不同意你說的每一個字,但我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撒哈拉的雨:星期一上班就開始忙着年底材料決算,也沒時間上網。今天抽空到網站一看嚇了一跳!我自認為我聊天時沒說什麼過分的話,可是怎麼會引起如此大的波瀾呢?看了大家的留言,我感觸很深,也非常贊同大家的觀點。其實我們都是成年人,做任何事情都應該把握好分寸。記得我在網上看到《網緣也是緣,網情更是情》這篇贊同中年人網戀的文章時,就在下面的評論里寫下了這樣的評論“好幾次看到你寫網戀的文章了,每次你都說自己沒有這樣的感情經歷,給人“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感覺。在這篇文章中你又冠冕堂皇的說:“寫這篇文章本意是為了安慰我一個沉迷其中而不知所措的朋友。她告訴我說,看了我的文章后豁然開朗了,我感覺我的目的達到了。我把此文登出的原因是希望能讓更多的朋友豁然開朗啊。”不是這樣的吧朋友,我覺得看了你的文章不網戀的人也會找借口網戀了,因為你誤導了他們。不信你就看看你在《網緣也是緣,網情更是情》中是怎麼說的:“網上的男人對網上的女人說:我愛你,我也愛我的妻子和孩子。網上的女人對網上的男人說:我愛你,我也愛我的愛人我的家。”而在《網戀的朋友慢些走》還說:“原來,遠方的人兒只是愛海中溫馨一綹原來,自己的身邊愛的波濤已經在涌流朋友,對遠方的人兒說我愛你應是天涯共嬋娟朋友,對身邊的親人說我愛你依然風雨偕同舟。”讓大家認為網戀只是精神上的,對自己的愛人不會有傷害。這可能嗎?傷害分兩種,一種是肉體上的傷害,一種是精神上的傷害,其實網戀就是後者。你說談網戀的人要有足夠的理智,那麼請問如果能用理智控制的感情還是真正的感情嗎?我認為對自己的愛人無論在哪方面都不能有絲毫的背叛,所以應該說為了家庭的幸福讓網戀遠離我們的這些網民們吧!上網是為了開闊自己的視野,豐富自己的生活,如果因為網戀影響自己的正常生活,也就失去了我們上網的真正目的!”

  為了讓各位放鬆一下心情,在此發一篇最近的拙作,讓激烈的爭論降降溫,更希望南方的朋友能對北國的冬天多一些了解。

  飄雪的日子

  早晨我拉開窗帘,心中一陣驚喜,下雪了,好大的雪,這是今冬的第二場大雪了。窗外的雪花飛舞着,下得很隨意、很洒脫,天女散花般的飄落在大地上,朦朧着整個世界。喜歡雪,盼望雪,並不是今天才萌生的一種情懷,而是生活在北方的我從小就有的喜好。

  飄雪的日子,喜歡靜靜的站在窗前看雪,喜歡靜靜的凝望雪花優美的舞姿。看到飄飄揚揚的鵝毛大雪在空中旋轉飛舞,思緒就會隨着雪花在空中飛揚!眩目的雪花象是仙女撒下的碎玉,又象是月宮裡桂花樹的繽紛落英,她是冬的靈魂,是冬的歌謠!有過“暈橋”經歷的人都知道,如果站在橋邊,低頭看着湍急的河水向下游流去,一會就有自己和橋在向上游飛的感覺。其實看下雪也有同樣的感覺,當你站在窗前仰頭望着從天而降的雪花,一會你就會發現不是雪花在往下飄,而是自己在往天空中飛!我乾脆就把這種感覺叫“暈雪”了!這種特殊的感覺真的很奇妙,但她不是輕易就能感受到的,一是需要雪下得特別大,二是需要你靜心的去感受。

  晶瑩潔白的雪掩蓋了大地的污穢,收走了天空中的塵埃,讓世界變得清新透徹,使我們的心靈變得純潔與寧靜。喜歡在雪中漫步的悠閑,當置身於雪的世界物化為一片片雪花時,你會感到一種從未有過的愜意從未有過的解脫。喜歡踏雪的感覺,喜歡聽踩在雪地上發出的吱吱聲,喜歡看留在雪地上那清晰的腳印。

  雪后的冬天有着無窮的情趣,那些漫天飛舞的雪花里藏着多少晶瑩剔透的夢想,使人沉醉,讓人懷想,人們可以在雪中盡情地釋放自己的情懷和思緒。當雪花紛飛的時候,你才知道冬天的顏色,儘管冬天的顏色有些單一,但是比春天的晶瑩,比夏天的安靜,比秋天的柔和。

  漫天的飛雪美麗了我們的生活、美麗了我們的夢想!飄雪的日子感覺真好!

  湖南小辣椒:嘻嘻,想不到我一句戲言,竟然掀起了軒然大波。這倒是我始料未及的。不過讓這個網站熱鬧了起來,版主喜歡熱鬧,這不謝我了嗎。

  陌上桑:

  呵呵,想不到思維敏捷、頭腦睿智的piglet先生居然被"從版主的回復意思中,可以看出他深愛他的妻子,但是這並不妨礙他再愛其他的女人。當然是他所說的精神之愛嘍。"按版主的觀點推理的反語給攪迷糊了。(我愛我的妻子,在我很多散文和記敘文章中,從字裡行間里都流露出無以復加地深厚地愛;但是,這並不妨礙我們去欣賞美。去感受精神的美)注意他這裡換了一個概念。一時間惹得先生怒髮衝冠、血脈賁張。一不小心粗話也溜達了出來。不過,你這種率真、鮮明的個性倒也是蠻可愛的呢。還有一點要說明的是我不是“你小子”而是你的老大姐或許是你的阿姨也未可知的。由於昨天是上班時間,匆忙間沒有點擊性別項目讓你誤解成了“小子”而且這句話孤立的來看也是容易誤解。至於你說的邏輯混亂並不只是這麼回事,這其實是一種社會現象。君不聞“外面彩旗飄飄,家裡紅旗不倒”君不見“包二奶、養情人”比比皆是么?我也非常贊成你的觀點即:愛情的排他性。愛情不是兩人以上的共享資源不過現在的愛情好象變了滋味,如今象先生這樣專一、忠實於愛情的簡直是鳳毛麟角。請別誤會,我決無恭維你的意思。

  但是,我還是得奉勸先生一句,還是要有點君子風度,不要見到不同的意見就暴跳如雷這樣容易引起心理失衡,心理失衡就會有損健康。還是要向版主學習,無論是和風細雨的意見,還是暴風驟雨的批評,都是不徐不急、不煩不躁,一一笑納。你小子到底嫩了些,還得好好修練嘍。

  不好意思,又忘了點擊性別項了。

  piglet:

  好!哈哈,我的確是個粗人,滿嘴的男盜女娼,哈哈。不好意思啊,不過倒比滿嘴的仁義道德,一肚子的男盜女娼要好;)你的反語我沒看出來,不好意思!我沒有暴跳如雷,也沒必要為別人的家事如此激動,只不過覺得我那個沒看出來的反語里的話實在是太可笑而已。

  我要說的是,任何人都可以為他做的事情找出理由。尤其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更需要為他的行為找出理論解釋。古人凡想做官,必掏出孔子的入世理論為其行為作解;凡厭倦塵世,則掏出老莊思想來自鳴得意。想婚外戀的人,想貪污的人,任何有過分欲求的人,當然也會如此。既然人都會為自己的行為找出理由,就應該明白:他不能讓所有人都能接受他的解釋。網絡世界有它的遊戲規則,既然出來混,就要理解這個規則,並且遵守這個規則,否則就不要出來混了。既要網戀,又想證明自己沒有精神出軌,而是為了所謂的陶冶情操,根本就是說不過去的。而且還是一種逃避。無間道里有句話說得好:出來混,總是要還的。追求新鮮與刺激,也總會付出相應的代價——這個世界,總是守恆的呀!

  陌上桑:在兩地聊的網友爭鳴中,我看到版主用82歲的揚振寧娶28歲的研究生來佐證所謂“精神之愛”的正確性,其實也是很蒼白的。也許因為年紀的關係,他們的性愛不可能如年輕的夫妻那樣和諧,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愛戀和生活上的關愛。但是他們結為夫妻畢竟有了一份愛的承諾而不是在夫妻之外對第三者去產生什麼“精神之愛”的,因此他們的精神之愛是有別於版主的“精神之愛”的。從而倒反證了piglet先生‘把自己的所謂的“精神之愛”多放在身邊人身上,而非毫不相關的陌生人,還自以為是的覺得自己認識很多人’的觀點。另外在版主的回復中也提到了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不錯當人們最低層次的需要即生存的需要得到滿足后便向高一級的精神需求邁進了。我認為版主對精神需求的理解過於狹隘了。精神世界是一個何等豐富的世界。精神世界滿足的方式也多種多樣,並不是只有網絡聊天這樣一個渠道。若如此,生活在非網絡時代的馬斯洛豈不是要抱撼終身了么?

  無可否認網絡聊天和確是吸引了芸芸眾生。在網絡這個虛擬的世界里,人們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在現實中無法滿足的願望可以在這裡得到滿足。而如今視頻的普及使虛擬中多了一分真實,想象中多了一分鮮活。看到對方的形象若合我心,雖是遙距千里,卻也郎情妾意,於是網戀便開始了。也就是所謂的“精神之愛”產生了。前一陣熱播的由王海鴒同名小說改編的電視劇中國式離婚列舉了夫妻背叛的三種形式,即身體的背叛、精神的背叛、身體和精神的背叛。而我以為版主所說的“精神之愛”的實質,恕我直言,就是精神的背叛。

  舟中看霞:看到網友的紛紛揚揚的觀點和意見,我覺得自己真的已經是眾矢之的。同時也心有不甘。我覺得,我有責任和義務把自己的想法更準確地表露清楚。首先,我所說的精神之愛,只是一種哲學流派,並不是永恆的真理。或者說是一種信仰。既然是信仰,不可能人人都信。世界上的主要宗教,天主教、伊斯蘭教和佛教我都不信,我還可以信仰共產主義呢!(當然,共產主義不是宗教,我們這裡不是討論政治學)所以不能強求。其次,我所推崇的“精神之愛”,不是狹義的戀人之愛。而是更為廣闊的人性之愛。俞伯牙和鍾子期的故事不是千古以來廣為傳誦嗎?難道我們不為他們的知音之情而深深地感動嗎?難道千古絕唱就只能發生在兩性之間嗎?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所表述的自我實現的層次,我輩能夠達到的又有幾人?再次,芸芸眾生畢竟胸襟不同、欣賞角度相異、視力有限。譬如:多血質氣質的人看到我輩如此爭論不休,也許會哈哈大笑,抑鬱質氣質的朋友也許會萌發“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蒼涼。我看奧地利精神分析學家西格蒙德弗絡繹德描述的“本我、自我、超我”三種境界,我們在追求快樂原則、現實原則和道德原則的抉擇上,大多選擇自我層次;遵循現實原則。畢竟我們不可能人人都成為共產黨的先進代表孔繁森,個個都為藏族孤兒的生存去賣血。也不會是離經叛道的偽君子或者無法無天的社會混混。最後,我想強調地是:網絡之戀為什麼會使人趨之若騖?其中不是也有精神的合理成分嗎?如果單單僅從大道理來道貌岸然地加一說教,我想當教師的會更精於此道。薩特所言“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在這裡是不是也有些合理之處呢?

  piglet:

  請問對方辯友,什麼叫做存在就是合理?那麼殺人放火這些行為的存在就說明它們是合理的么?我已經說過,不能說痴迷網上聊天的人多,就說明這是合理的。這正說明了有太多的人無法消磨時間,只好寄託於虛擬的網絡。另外,請不要再說什麼柏拉圖什麼精神之愛了。請問,如果你知道對方是個相貌醜陋的人,你會跟她聊么?你會總找男人聊天么?

  其實我覺得你完全沒有必要為自己的行為辯解。既然做了,又何必要找出種種理由去美化它呢?為什麼一定要說它是高尚的呢?而且為什麼一定要大家都承認你的解釋是對的呢?我個人覺得這個很可笑。如果是我的話,我就說了:老子就要網戀,關你屁事!——我想,與其你是在說服他人,還不如說你是想說服自己幾十年來的給自己強加的道德觀念吧!

  的話很有新意,但也很走極端。讓網友看了不怎麼舒服。“請問對方辯友,什麼叫做存在就是合理?那麼殺人放火這些行為的存在就說明它們是合理的么?我已經說過,不能說痴迷網上聊天的人多,就說明這是合理的。這正說明了有太多的人無法消磨時間,只好寄託於虛擬的網絡。另外,請不要再說什麼柏拉圖什麼精神之愛了。請問,如果你知道對方是個相貌醜陋的人,你會跟她聊么?你會總找男人聊天么?”殺人放火的現象是社會的普遍現象嗎?如果是,那我們還能心安理得地在這裡高談闊論了嗎?

  陌上桑:柏拉圖愛情觀新解

  20日10:50作者:出自七彩谷商城

  人總是在渴望愛情,古今中外、男女老少,概莫能外。但是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個人,愛情的內容和形式有很大不同。原始人的愛情大概不需要寫情書,因為那時還沒有文字;十九世紀的人也不知道可以通過煲電話粥來卿卿我我、海誓山盟;直到二十世紀後期,人們才知道上網也可以傳情達意。

  在西方愛情文明的發展過程中,現存最早的有關文獻就是柏拉圖(公元前427~347年)的論述,他的論述被認為是一座豐碑,“柏拉圖式的愛情”作為一種觀念,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西方人,東方人也將他的名字當作“精神戀愛”的代名詞。

  那麼,究竟什麼是“柏拉圖式的愛情”呢?

  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是古希臘哲學家中最有影響的人,而在他們兩個人中間,柏拉圖對於後代所起的影響尤其來得大。柏拉圖著書以他的老師蘇格拉底之口表述說,當心靈摒絕肉體而嚮往着真理的時候,這時的思想才是最好的。而當靈魂被肉體的罪惡所感染時,人們追求真理的願望就不會得到滿足。

  在歐洲,很早就有被我們中國人稱之為“精神戀愛”的柏拉圖式的愛,這種愛認為肉體的結合是不純潔的是骯髒的,認為愛情和情慾是互相對立的兩種狀態,因此,當一個人確實在愛着的時候,他完全不可能想到要在肉體上同他所愛的對象結合。

  在今天的人們看來,柏拉圖的愛情觀讓人不可思議。而有一位美國學者卻對今人所理解的這種柏拉圖的愛情觀,提出了新的見解。美國東西部社會學會主席、《美國家庭體制》一書的作者伊拉·瑞斯(Ira·reiss)經研究后認為,柏拉圖推崇的精神戀愛,實際上指的是同性之間的一種愛,也就是“同性戀”!古希臘人認為,同性戀的過程更多地是靈交、神交,而非形交。而在女性很少受教育的古希臘社會,男人很難從女人中找到精神對手。這就是柏拉圖偏重男性之間的愛情的原因。柏拉圖堅信“真正”的愛情是一種持之以恆的情感,而惟有時間才是愛情的試金石,惟有超凡脫俗的愛,才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

  而美國的社會學者對“柏拉圖式的愛情”是只有神交的“純愛情”,還是雖有形交卻偏重神交的高雅愛情,也眾說紛紜。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即柏拉圖認為愛情能夠讓人得到升華。他說,對活得高尚的男人來說,指導他行為的不是血緣,不是榮譽,不是財富,而是愛情。世上再也沒有一種情感像愛情那樣深植人心。一個處在熱戀中的人假如作出了不光彩的行為,被他的父親、朋友或別的什麼人看見,都不會像被自己的戀人看見那樣,使他頓時蒼白失色。

  愛情,無疑是使人向善、向上的力量。

  "舟中看霞:希望有更多的網友參與討論與爭鳴。道理越說越透,真理越爭越明。

  舟中看霞:最後,我想強調地是:網絡之戀為什麼會使人趨之若騖?其中不是也有精神的合理成分嗎?如果單單僅從大道理來道貌岸然地加一說教,我想當教師的會更精於此道。薩特所言“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在這裡是不是也有些合理之處呢?"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南京果果理:看了陌上桑和piglet的精彩發言,受到很好的教育,得到不少啟迪,不過我從《兩地聊》的對話內容里怎麼看不到網戀的成分呢?是不是你們有一雙慧眼,能明察秋毫,看穿一切曖昧之事,我是俗人,沒有這種特異功能,所以無法領受呢?請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