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雜文隨筆>人生解讀>人在何途?

人在何途?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小景

  “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長大后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詩人余光中先生在那首膾炙人口的《鄉愁》之後,他又說:我已經沒有了鄉愁。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也好象沒有鄉愁。

  從讀初中開始,就一直住校,之後就很少在家,剛開始的時候,一做夢便是兒時的老家。隨着老房子的拆除。時間的推移,我的夢境里不知什麼時候開始不再出現兒時的家鄉,大約這時我也就沒有了鄉愁。

  或許是“飄”習慣了,也就麻木了。潛意識裡家的感覺不知道去了哪裡。也就是我現在時常迷惑;我的家在哪裡?期間過年也常回家,老家住址變了一點,就一點點遠,可再也覺得那不是我的家,就像時下很多人的逃離北上廣,復又逃往北上廣。是和之前的環境,人文,圈子不再融合?還是原本的環境已經變的陌生?還是自身的變化讓原本的記憶中的家和自己已經格格不入。究竟是你變了,還是世界變了?也就出現了很多人剛離家時總想回家到了後來就慢慢淡化。

  可我們每年關還總是回家,我也疑惑這究竟是什麼一種力量的驅使?如山一般婉約而又沉重的鄉愁?還是家的記憶父母的期盼?詩人北島說。我的鄉愁變得沒有指向性,這就是我們眼下處境和答案么?

  從古至今,鄉愁相關的詩句層出不窮,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三歲小孩就能背誦,各朝代各名句舉例起來比比皆是。“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思念之切,也便有了許多千古絕唱的句子。只要是背井的遊子,就有着自己切身的感受。總帶着一種心酸而又兼備一種堅強。

  古代的文人遊子離鄉背井大都是為官被貶,戍守邊疆,百姓逃難,總之一切都是為了逃避迫害而為之的無奈之舉。可眼下我們為了什麼而離家?生計還是異地人文的吸引?汪國真說“凡是遙遠的地方,對我們都有一種誘惑,不是誘惑於美麗,就是誘惑於傳說,即使遠方的風景,並不盡如人意,我們也無需在乎,因為這實在是一個迷人的錯。“這就是我們不歸家的詮釋?再回首卻發現我們已經有了回不去的躑躅。每次回家,近村開始碰到熟悉的各種面孔,一個笑容,一句寒暄你就能體會“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是怎麼一回事,說不出笑容和面孔是似曾相識還是似曾陌生……

  眼下隨遇而安的你,把哪裡當作了自己的家。還是能睡家,有工作有老婆孩子熱被窩的地方就是自己的家。頻繁更換的住址已經讓夢境“家”的記憶支離破碎,有部小說,電影,歌題目就叫《在路上》。是的,我們永遠在路上。而家在就在前方。

  ———人在何途,心在何處?迷失在熙熙攘攘的四方,家不知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