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心得體會>教學反思>大班教學反思案例

大班教學反思案例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小景

  篇一:大班教學反思案例

  幼兒美術教育最富有意義的,就是發掘幼兒的創造潛能。在幼兒美術活動中應把發揮幼兒的創造性放在首位,不偏重知識技能的傳授,應該盡量為幼兒提供自我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大膽地表現自己獨特的思想感情。

  案例背景:

  美術活動《獅子》選材於安徽省統編教材大班上學期,大獅子形象誇張、威猛,是小朋友們十分熟悉喜愛的一個動物。因此,在本學期的園本教研同課導構活動中,我們大班藝術組的兩位老師協商后選定了這一課。為了將這一節課傳授好,成立了以盛於蘭、王春榮、汪淵老師和我四人的研討小組,根據我班實際情況及幼兒的年齡差異,共同對原教案進行了調整。

  案例呈現:

  大班美術活動——獅子

  原教案調整后的教案我的思考

  目標:

  1、知道要保護動物,愛護環境,萌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2、嘗試畫出獅子的主要外形特點,並添畫與獅子相關的背景。目標:

  1、知道要保護動物,愛護環境,萌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2、嘗試畫出獅子的主要外形特點,並添畫與獅子相關的背景。

  3、培養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美術教學中,將語言作為一種內在的活動,貫穿其中,是十分必要的。

  準備:

  1、獅子的圖片、油畫棒、記號筆。

  2、幼兒操作材料。準備:

  1、獅子的圖片、油畫棒、記號筆。

  2、幼兒操作材料。

  3、《獅子王》碟片、電視機、VCD。

  4、范畫一張,獅子圖片一張。

  過程:

  1、談話引起幼兒興趣。教師:什麼動物長一頭漂亮的鬣毛?

  2、出示圖片,讓幼兒觀察獅子。

  (1)提問:你們見過獅子嗎?它長什麼樣?生活在什麼地方?

  (2)教師小結。

  3、教育幼兒愛護動物

  (1)提問:獅子有自己的家園,我們能闖到它們的家裡破壞它們生存的環境嗎?

  (2)教師小結,

  4、教師示範獅子的畫法。

  重點講解鬣毛的幾種表現形式。

  5、幼兒作畫,教師指導。過程:

  1、放《獅子王》碟片片斷。

  2、談話:

  (1)你剛才看到的獅子長什麼樣?生活在什麼地方?

  (2)教師小結:獅子是食肉動物。皮毛是金黃色的,公獅子身體強壯,頭上有長長的鬣毛,獅子主要生活在非洲草原上,為了讓更多的人看到獅子,有的獅子被運到動物園,供人們觀賞。

  3、教育幼兒愛護動物。

  (1)提問:獅子有自己的家園,我們能闖到它們的家裡破壞它們生存的環境嗎?

  (2)小結:我們要愛護它,不能隨意捕殺、破壞生態環境。

  4、出示範畫

  師:你們喜歡獅子嗎?瞧,老師這裡有幾隻獅子,你們想知道它是怎麼畫出來的嗎?

  5、教師示範獅子的畫法,重點講解鬣毛的幾種表現形式。

  6、幼兒作畫,老師指導(放背景音樂)。

  (1)鼓勵幼兒畫出獅子的生活場景。

  (2)畫出一隻公獅子,也可畫出獅子的一家。

  7、幼兒將自己的畫編一個故事與同伴、老師分享。動畫的播放吸引了幼兒的目光,幼兒對直觀的事物接受較快,也很感興趣。

  讓幼兒對公獅子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加深了幼兒對獅子家族的了解。

  在傳授美術技能的同時,進行品德和環保教育,一舉三得。

  欣賞教師的范畫,旨在給孩子觀察之餘,以美的熏陶。

  示範畫法,給幼兒直觀的印象,介紹了幾種鬣毛的表現形式。

  音畫合壁,使五大領域自然融合。

  旨在培養幼兒的想象、口語表達的能力和自信。

  案例反思:從活動過程來看,雖然思路清晰明朗,但從課後效果來看,孩子們的作品大都千篇一律,與老師範畫中的獅子沒有什麼區別。失望的同時,我不禁要問自己活動中我給自己按排了一個什麼角色?冷靜思考之後,我想還是沒能走出舊模式:先是教師示範、講解,再幼兒模仿或進行簡單的創作。這種方法既省時又簡捷,殊不知它不但抑制了幼兒的創造,而且會使幼兒產生沒有自己的想法,盲目服從權威的心態,不利於健全人格的發展。

  活動之後,一些問題總是在困擾着我:怎樣能讓孩子們的作品豐富多彩,怎樣能讓每一個孩子的作品具有自己的個性,怎樣能讓每個孩子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又能分享到自己成功的快樂?於是,我又重讀了《綱要》中“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豐富他們的感情經驗和審美情趣,激發他們發現美、創造美的情趣。”這一段話,受到了很大的啟發。我想如果將本次活動調整為下面這個過程,也許效果就會有所改善吧!

  圍繞欣賞範例,提出以下問題。第一幅為教師作品:這幅畫叫什麼名稱?你怎麼知道它是一隻公獅子的?這隻公獅子在幹什麼?它在哪兒?通過這一環節,一是讓孩子們了解公獅子的形象特徵;二是讓孩子們意會,作品的主要內容必須在畫面醒目的地方。另外,讓孩子們體會到公獅子鬣毛造型誇張的特點。

  然後再出示第二幅幼兒作品:

  圖上有幾隻獅子?它們都是誰?它們和公獅子區別在哪兒?它們除了在一起做遊戲,還會到哪兒去幹什麼呢?這一環節發散了孩子們的思維,為孩子們的創作打下了基礎。

  接着再將第一幅和第二幅畫比較:

  這兩幅畫中的公獅子有什麼區別?鬣毛還有哪些畫法呢?這兩幅畫都是先畫什麼,后畫什麼的?

  這一環節的提問突破了重難點,開擴了孩子的思維,為孩子們打開了想像的窗戶。

  最後教師再提出請小朋友們為獅子照張像時,孩子們肯定都能大膽地進行。經過這樣的修改設計,雖然因討論花去的時間過去示範講解多了,但我認為這一環節肯定會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或許這就是以前教師在示範講解后,反覆關照要畫得跟老師不樣,但大部分幼兒還要照樣去臨摹範例的癥結所在吧!

  活動給我的收穫:

  1、幼兒時期知識經驗貧乏,思維沒有定勢。培養幼兒創造性思維的能力,幫助幼兒積累各種,關鍵經驗,比形成概念更切合幼兒的需要與可能。因此,在美術教學中,必須認真地設計提問,組織討論,變教師單向地傳授知識技能,為師生創造性地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在討論中培養幼兒將過去的知識遷移到新的情景中,養成他們大膽地表述自己的認識,樂於表現不一般的認識和習慣。

  2、美術創作是一個極端個別化的活動,每個幼兒都有自己的構想與表現,但個人的思路畢竟是有限的。在幼兒活動過程中,教師介紹個別幼兒的創作思路和獨特表現,既不會對集體產生干擾,也不會限制其他幼兒的創造。相反,我認為是對幼兒創造的推動。但如果把這種介紹交流推遲到幼兒作品完成以後,幼兒再想學習、創造、超越的契機已經錯過了,其意義就非常小了。

  篇二:大班教學反思案例

  活動目標:

  1.能運用觀察、猜測、討論等方法閱讀繪本,理解繪本中蚯蚓在不同時間發生的事情。

  2.從閱讀繪本中了解日記的基本表現形式,嘗試運用繪畫形式來續寫日記,並能大膽而連貫地講述所續寫日記的內容。

  3.體驗閱讀和續寫日記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蚯蚓的日記》繪本。

  2.有選擇地將繪本圖拍攝成照片,並設置PPT放映形式。

  3.音效:孩子的尖叫聲、舞曲。

  4.白紙、蠟筆提供給每組幼兒。

  活動過程:

  一、直接出示繪本封面《蚯蚓的日記》,激發興趣:

  1.出示封面圖片,了解書名。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本有趣的書,我們一起來看看書的封面,你看到了什麼?看懂了什麼呢?這個蚯蚓有什麼特點?(幼兒觀察封面講述,了解故事的名字《蚯蚓的日記》。)

  2.引導幼兒討論:什麼是日記?

  師:那日記到底是什麼樣的呢?和你們想的一樣嗎?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本書,尋找答案吧。

  二、師幼共同閱讀,了解繪本故事內容和日記的基本表現形式。

  1.第一遍閱讀,啟發幼兒看看、想想、說說,初步理解繪本故事內容。

  (1)引導幼兒閱讀第一頁。

  師:這是蚯蚓的第一篇日記,你們知道這篇日記是蚯蚓什麼時候寫的嗎?(3月1日)原來記日記的時候是要先寫上幾月幾日的。在這一天里,有誰?發生了什麼事?(幼兒觀察畫面講述。)

  師講述故事:原來蚯蚓和蜘蛛是好朋友,今天蚯蚓教蜘蛛怎樣鑽地,蜘蛛成功了嗎?你是怎麼看出來的?明天蜘蛛又要教蚯蚓怎樣倒立走路。你們覺得明天蚯蚓會成功嗎?

  (2)引導幼兒閱讀第二頁。

  師:第二天了,日記上的日期該怎麼記錄?對了,3月2號,這一天蚯蚓學會倒立了嗎?為什麼沒有成功呢?(了解蚯蚓沒有腳的特點,不能吸附在樹枝上。)

  (3)師引導幼兒閱讀第三頁。

  (播放孩子的尖叫聲)師:你聽到了什麼?這是誰發出的聲音呢?他們碰到了什麼事情?這跟蚯蚓有什麼關係啊?幼兒大膽想象猜測。師講述故事。

  師:這件事發生在哪一天?你怎麼知道?對了,蚯蚓在日記的最上面都有標日期,記錄這一天他都發生了什麼事情。如果你碰到蚯蚓你會怎麼樣?

  (4)引導幼兒閱讀第四頁。

  師:昨天是3月3日,蚯蚓做了一件很調皮的事情。今天是(3月4日),蚯蚓不再調皮了,它變得非常講禮貌。老師是怎麼知道的呢?(從蚯蚓的日記里看出來的)我們一起來看看蚯蚓今天的日記里寫了什麼。

  (5)引導幼兒閱讀第五頁。

  (播放音樂)師:3月5日,你們聽到什麼聲音?蚯蚓可能在做什麼呢?我們來看看到底它在幹什麼?

  師:它在幹什麼?它是怎麼跳舞的?為什麼他只能這樣跳?我們一起來學學它吧!

  (6)引導幼兒閱讀第六頁。

  介紹故事新角色“蚯蚓姐姐”,師:今天,蚯蚓的日記里出現了這樣一個人,它是誰?蚯蚓和它之間會發生什麼故事呢?

  師講述故事提問:為什麼蚯蚓要這樣說它姐姐呢?事實是這樣的嗎?

  (7)閱讀完后與幼兒共同得出日記的簡單含義。

  師:看了蚯蚓的日記,我們知道了原來日記是用文字或者圖案的方法記錄自己的想法和每天發生的事情,可以是你開心,難過,害怕的等,而且每篇日記都標有時間。

  2.第二遍用放映PPT的形式完整閱讀繪本,引導幼兒進行續寫日記。

  師幼完整閱讀3月1日到3月6日蚯蚓的日記。

  師:那3月7日,蚯蚓還會去什麼地方呢?還會發生什麼有趣的事情呢?

  三、拓展幼兒思維,啟發幼兒大膽想象,並嘗試續寫日記。

  1.教師提出記日記的想法,啟發幼兒的想象。

  (1)引導幼兒自由討論。

  (2)請你來幫助蚯蚓把3月7日這天的日記記下來。

  2.引導幼兒思考日記怎麼記?梳理幼兒經驗。

  師:記日記的時候我們首先在日記的最上方標上日期(3月7日),寫完日期后,再想想會發生什麼特別的事情呢?想好了就把它畫在紙上。

  3.幼兒自由嘗試記錄日記,師巡迴觀察指導。

  4.展示個別幼兒日記,並簡單點評。

  5.把作品貼在書的後面,引導幼兒發現日記記了幾天的事情,其實,3月1日是星期一,那3月2日呢?……原來,在寫日記的時候還可以寫上星期幾,這就是蚯蚓一周的日記。

  6.延伸活動:引導幼兒寫寫自己的一周日記。

  活動反思:

  原繪本故事畫面比較多,放在一節集體教學活動中故事量太大,因此在活動設計中我作了精選,截取了其中6幅畫面作為本次語言活動的內容,並將日期作了修改,使日記呈現出從3月1日到3月6日的連續性記錄,從而更易於幼兒對日記的把握。活動中,我通過引導幼兒觀察畫面、配合音效讓幼兒聯想畫面等多種方式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使幼兒對畫面的理解更深刻、透徹,並能從情感的層次去了解蚯蚓的內心世界,感受到蚯蚓在日記中的開心、難過、害怕等情緒的變化,使孩子與蚯蚓的情感產生了共鳴。最後環節中幼兒續寫日記的興緻也特別高,孩子們把自己的想像都化成了畫表現在日記中。

  篇三:大班教學反思案例

  案例背景:

  近期我園大班正在做《有趣的昆蟲》這一主題,在孩子們眼中,螞蟻是有趣的、神秘的、可愛的、可以逗着玩的。螞蟻活動經常能吸引幼兒的圍觀,引發許多的話題。日常活動中,我們帶孩子們尋找和捕捉螞蟻,有的孩子用餅乾、蘋果核、小糖果去引螞蟻,有的用小草、小棍去逗弄螞蟻,他們神情專註投入,極其認真。由此我們認為,開展對螞蟻的探索性活動能滿足孩子們觀察、探索的需要,提高幼兒的認知能力和認知水平。同時通過對螞蟻的認知,能引導幼兒對螞蟻的社會性行為的認識,並通過遊戲角色的扮演,遷移到幼兒的自身,發展幼兒的社會性。

  案例描述:

  一、以猜迷的形式引出課題

  1.小朋友們,在有趣的昆蟲世界里,有一群可愛的小東西,它們是誰呢?

  2.你們在哪裡看見過螞蟻?你見過的螞蟻長什麼樣子呢?

  通過觀察與討論,使幼兒明白螞蟻由頭、胸、腹三部分和6隻腳以及一對觸角組成的,這也是昆蟲的基本特徵。

  分析:大班的孩子具有好強好勝的心理,為了能讓他們獲得成功感。因此引題設計的很有針對性,只讓幼兒在昆蟲世界里找答案,通過他們自己努力猜測出正確的答案,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接下來,我們一起參觀螞蟻的家吧!螞蟻的家,就像一個迷宮,裡面有許多的房間1.哪裡適合給蟻后住?為什麼適合蟻后住呢?2.工蟻搬回來的食物應該儲存在哪裡呢?3.工蟻應該住在哪兒呢?4.兵蟻應該守護在哪裡?為什麼?

  分析:為了培養幼兒有秩序、有條理、有邏輯高思維能力,使得他們能學以致用,在幼兒已經清楚地明白各螞蟻的職責和作用后,再請他們給螞蟻分配房間,並說明為什麼這樣安排的原因。

  案例反思:

  最後遊戲部分。我覺得這個部分我處理的不太恰當。如果在分配角色前,給出一個問題:你最喜歡螞蟻王國里的誰?為什麼?讓幼兒大膽的把自己的想法說出,這樣在遊戲時幼兒能夠明確自己扮演的角色的職責。



大班教學反思案例 標籤: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