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散文>優秀散文>不必擔心閱讀的“碎片化”

不必擔心閱讀的“碎片化”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小景

  不必擔心閱讀的“碎片化”

  中國少先隊事業發展中心最新發布的未成年人互聯網運用狀況,調查報告指出,隨着微博、微信等互聯網新技術的廣泛應用,我國10歲~17歲之間的未成年人使用微博者超過六成,高於整體網民,這使未成年人的時間以及知識構成呈現“碎片化”趨勢。對未成年人而言,這種“碎片化”生存趨勢,需要引起關注。一方面“碎片化”可能破壞少年兒童良好習慣的養成;二是碎片化閱讀使人形成了一種惰性和依賴,不利於形成有深度的、批判性的、理性化的、系統的知識體系和思維習慣;三是新媒體海量信息造成的“抓眼球”特徵,使得有一定負面或灰色色彩的信息往往被人們第一眼“抓”到,對未成年人的價值觀形成、客觀認知社會產生不良影響。

  其實,深入一下,不難發現,這段話的一開始,似乎就存在一種推理性問題,正面表達一下就是說,形式上的“碎片化”閱讀,不一定就一定導致“知識構成呈現‘碎片化’趨勢”。並且後面那三點擔心,也似乎顯得有些多餘,給人一種杞人憂天的感覺。

  信息碎片化是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必然結果。青少年通過手機報、博客、搜索引擎、新聞網站、即時通信等多種方式在坐公交車時用手機上微博,在各個生活的間隙獲取新信息。這是歷史的必然,也是一種機遇,使孩子們能夠更有效學習的機遇。因為這種閱讀形式,更有利於孩子們進行閱讀,並進而儲備知識,甚而形成作自己的學識。

  一是因為,這種“碎片化”閱讀,更符合未成年人的接受知識的特點。心理學已經證明,一個人的不同生理階段,其注意力都有不同特點,集中精力的時段也有所區別。這就是幼兒園一節課20分鐘,小學40分鐘,中學45分鐘設立的依據;而大學裡面的大課堂,往往半天當中,只休息一次;做學問的學者們,做到工作室、實驗室以後,就不知道多少小時了。可見,這種“碎片化”閱讀方式,對孩子們來說,可說是,投其所好,正中下懷。不但不會影響他們的閱讀效果,可能還有可能增強閱讀效率和效益。

  再者來說,這種沒有強制性的“碎片化”閱讀,給了孩子們一個充分的選擇性權力,愛看什麼看什麼,肯定能增強他們的閱讀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們遇到了他喜歡的東西,就像大人們“他鄉遇故知”一樣,有說不完的話,看不夠的勁兒,閱讀效果,就會不知有多好了。新課程理念,不就是提倡讓孩子們自主學習,主動學習嗎?這種自主式的閱讀,或許就是時代賜給孩子們一個機遇,我們大可不必像葉公那樣,一方面喊着“以學生為主體””把學習主動權還給學生“的口號,一方面,又把孩子們課外那點自主式的“碎片化閱讀”,看作了洪水猛獸,非得去橫加干涉為痛快。

  其三因為,所謂的信息“碎片化”,實際上反映了知識來源的多元化。信息化時代必然推動新興媒體的井噴式發展,它大大縮短了人們之間時空距離,使得信息的呈現、獲取更加迅捷。這既滿足了人們快節奏生活的需要,也豐富了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無疑也成了一個人知識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包含自然、歷史、科學、文化、時事、社會民生等各方面內容。雖然這些“碎片”獨立存在,但並不妨礙學習者依據自己的興趣進行二次加工、整合,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並進而形成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學術觀。這不正是我們素質教育所要追求的目標嗎?歐陽修說過,“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馬上、枕上、廁上也。蓋惟此尤可以屬思爾。”實際上講的就是將“碎片化”“塊狀化”的一個過程。

  至於說到“新媒體海量信息造成的“抓眼球”特徵,使得有一定負面或灰色色彩的信息往往被人們第一眼“抓”到,對未成年人的價值觀形成、客觀認知社會產生不良影響。”,這更不能算在”碎片化“的頭上了。“碎片化”若如此,那“塊狀化”所作的怪,就更不用說了,這都關係到一個正確引導的問題,而不能簡單地歸過於“碎片化”閱讀、獲取,這一對青少年學生利多弊少的現代化閱讀方式身上。我以為。

  寫於 2013年9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