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散文>優秀散文>清明思語

清明思語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母親(1919.12.12-2008.05.18)遠離我們而去已近五個年頭了,但她那慈祥善良的面容,和親切溫暖的呼喚,永遠珍記在我的心田。

  世上,人們大都善於書寫懷念母親的文章,是因為母愛的博大。雖然我的文筆不夠華光溢彩,但我有一顆虔誠的心,欲將自己的內心感受及母親的真實人生,傾訴出來,以此表達對母親的深深思念,但因文筆工底所限,加之想要說的話太多,無法一一表述,只能粗略指尖。

  母親是一位普通婦女,不識幾個字,可她具有高尚的品格與特有的人生智慧,並有着一雙靈巧的手。憑着她的正直、智慧和靈巧的雙手將她的人生填充的豐富而絢麗,留下了豐厚的人生印跡,也給兒女們留下了無盡的精神財富。

  建國初期,熱心能幹的母親就參擔任街道居委會主任(無任何報酬),正趕上大躍進年代,她積極響應黨的號召,不分白天、黑夜地參加了淮河大堤的修建、大辦鋼鐵等社會主義新時期建設。不怕臟、不怕苦、不怕累,受到了上級部門的無數嘉獎,那些獎狀,母親一直珍藏着,后因時間太久,紙張已經發黃並有些損壞,加之多次搬家,最終遺失,甚是遺憾。

  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國家處於經濟困難時期。我們全家五口人靠父親一人的收入維持生活,甚是窘迫,尤其是文革時期父親因歷史問題隔離審查,停發了工資,經濟上相當困難,可堅強、善良的母親省吃儉用,克服困難,合理地安排家庭支出,將自己的小家操持得井井有條。家人穿的衣服,母親自己製作,節省開支。從單衣、棉衣至鞋子,從裁剪到縫製,母親樣樣都能幹,而且做得很全合體。周圍鄰居、親友常年不斷地有人找她裁剪縫製衣服,她總是有求必應,有時只是告訴她當事人的大概模樣,她便能製作出合體的衣服來。由於母親的影響,姐姐、嫂子及我學會了製作簡單的衣服和一些針線活:如不同年代興潮的手工活“三塊瓦”棉鞋、納鞋底、繡花枕套等。至今,姐姐、嫂子及我家中均保留着當年想方設法購買的縫紉機,每一台機器上都烙着母親的指紋痕迹。

  後來隨着物質條件的改善,許多人都開始選擇購買衣服,而母親仍然自己採購布料縫製衣物(被單)等,充分顯示自己對美的追求和審美個性。記得母親晚年時為了節儉,就買了一些零星布頭自己做壽衣,有內衣,棉衣,還有紅色的裙袍,母親根據自己的意向裁剪后,由我縫製完成。令我終生難忘的是母親做的絲綢壽鞋,當時我家有一束多年的絹制梅花,每次清洗時偶爾掉下幾個花瓣,母親就將這些粉紅色的花瓣粘貼在鞋面上。當時望着那雙特殊的鞋,心是沉甸甸和酸楚的,它蘊含著母親終生對美的熱愛,對生命的理解。

  母親性格溫順,頗有涵養,口碑極好。在她一生中與人相處無論在哪、無論親友,鄰里從未與人發生過爭執和糾紛,有了矛盾,總是忍讓為上,寧可自己吃虧。她心地善良,熱愛生活,關心幫助別人是她最大的快樂。記得我的老家沒拆遷時,一到端午節母親就閑不了,前街後巷許多不會包粽子的鄰居就來讓母親幫着包粽子,無論再忙再累,母親從不推辭。

  在某些特殊的時期里,因政治上的原因,有許多家庭處於不幸之中,家境特別困難,母親就想盡辦法,力所能及的伸出雙手從精神和物資上去幫助那些,別人遠離但急需幫助的人。她用她的雙手將愛的溫暖送給了弱者,記得有一位王阿姨的丈夫受到了不公正的政治遭遇,家境特別困難,母親就悄悄地在經濟上力所能及的給些幫助,用母親的話來說算不了什麼,但就當年而言,即便是點滴之舉也是需要勇氣和大愛的。因此後來,每當這位王阿姨來看望母親時,總是感激不盡。

  晚年的母親身體一直很好,自立能力極強,幾乎不給子女添麻煩。2004年底,母親85歲時患輕微的腦血栓住院治療。出院後母親已不能自理,因哥哥、姐姐已不年輕,我還在工作,兒女們各有各的家事,想找個理想的保姆也較難。我就跑遍了市區的大部分養老院,比較后覺得“煥榮養老院”條件尚好些,(當時市福利院正在拆遷)在哥哥家休養了一段時間后,病情稍好后,徵得母親同意,於2005年5月4日住入這家老年公寓。這也許是我們認為是最好的選擇,養老院里有同伴、有醫生能及時的治療疾病,有專人的護理,但對於老年人說,她的內心可能是很複雜的,既不願連累子女,又有對家的依戀,最終的選擇是放棄自己。現在想起來,她當時的感受也許是我們子女無法能夠體會到的。有些事情只有當其本質發生變化時,我們才有所感悟。

  子女的每次到來都給她帶來興奮和喜悅,我去看她時,時常幫她整理衣服、洗澡、剪指甲,敘敘話等等,她的那種滿足的歡樂,至今都讓我無法忘卻。

  母親留下的唯一帶有文字的遺物,一個小小的記事本,上面記着,兒女、親友的聯繫電話號碼,那是母親去世前不久,用她那已經不太靈活的手,非常認真地再一次抄寫的。

  望着它,我的淚水止不住流出眼眶,心中不禁感慨萬千,字裡行間透露着母親對兒女、友人的愛戀、期盼牽挂和對生活的熱愛。如今,母親走了,我們少了一份牽挂,失去了一份責任,但內心卻不輕鬆,儘管我們了也做了兒女所應該做的,但相比母親給予我們的一切,微乎其微。回首往昔,才知道心中的“痛”原是那份錯過的最佳報答母親的機緣。

  如今,母親走了,我們少了一份牽挂,失去了一份責任,但內心卻不輕鬆,那曾經的擁有的珍貴,如今剩下的是無奈,無法與之共語,無法與之歡笑,痛哉悲呼!朋友,如果你今天還能擁有母親的微笑臉龐,還能聆聽到母親的耳語,你一定要抓緊時間去享受、去珍惜吧!那怕多一天,多一時。

  高琳

  2013.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