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提倡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對時下中國的許多小知識分子來說,那不過是一個美麗的夢。大多數小知識分子屬於工薪階層,不但時間是一個問題,更主要的是口袋裡沒多少銀子。人又不是蝸牛,誰不願出去看看?
看名山名水,那是一種奢望,就像是想當國家主席,我從來都不去做那種非分之想。幸好我工作生活的地方,是山區,山水有的是,雖然名不經傳,但自有其美。我把一條小溪視作黃河,我把一方水塘看成西湖,我把一個山巒想象成華山黃山,沒有誰不允許。雖有點褻瀆名山大川,但神遊其間,也覺得無名的山水自有它的佳趣,便常欣欣然流連忘返。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走出家門,有幸到重慶市黔江的小南海遊玩了一番,終於開始了我的“行路”夢。
小南海是一個天然的湖泊,形成不過百來年,說起來仍然算不上名勝。它的有名,主要是在地質學方面。據資料介紹,它是在一次地震后,因山石崩塌堵塞河道而形成的堰塞湖。現在,還完整地保留着地震之後的地貌,是一個活的地震博物館。
這裡的旅遊資源,開發比較早,服務設施完善。我們乘着一條電動船,在導遊小姐的絮絮叨叨的述說中,飽覽着水上的風光。這裡的湖水特別的清澈,特別的平靜,真像一面大鏡子。在這面鏡子里,山影,屋影,船影,人影,飛鳥的影子,都歷歷在目。湖面並不小,那天遊客也不少,居然看不到半點垃圾,實在讓人有些驚奇。導遊小姐不無自豪地告訴我們,黔江城的用水都來自這小南海,水質達到國家A類飲用水標準,湖水不需要處理就可以直接飲用。
游前翻過一點小南海的介紹資料,知道湖形成之前湖底是一個不小的富裕的村莊,有上百戶人家,生活着上千口的人,全都在一夜之間淪陷在水下。這一帶是土家族聚居的地方,房子多為吊腳樓,經年累月,木頭越泡越硬,在水下還保持着完好的形狀。許多樹木,在水下緩慢生長,成了珍貴的沉積木。一個古老的村莊卻以這樣的方式保存下來,總讓人覺得有些不是滋味。它讓我想到了許多與游湖無關的事情。
導遊小姐神秘的告訴我們,小南海是一個活的天氣預報站,靈驗得很。只要折一截樹枝,丟進湖裡,從樹枝在水上的狀態就可以準確判斷天氣是陰是晴。樹枝豎在水中,天氣就會保持晴朗。樹枝橫在水面,雨天就要到來。我將信將疑。大自然神秘莫測,誰說得清呢?在自然母親看來,人類現有的智慧,對自然的認識,不過是幼稚園裡的小朋友的自以為聰明的把戲,不值一灑。
湖中有島,因勢象形,都取了個名字。島上無一例外的都是林木蔥蘢,野花怒放,鳥聲啁啾,真是鳥語花香,萬千氣象。它們都被開發成了景點。最惹人注目的是杜鵑花,大紅的,淡紫的。紅的如火,紫的如煙。有一種叫杜鵑的鳥,也在林木中,一陣緊似一陣的叫着。那叫聲,像是在苦苦的尋覓,像是在焦急的呼喚,揪人心肺。在這叫聲里,水下的村莊就如頭頂的那片雲彩,怎麼也揮之不去。
在一個名叫“牛頭”的最大的島上,吊腳樓外有一個小廣場,正在表演土家的擺手舞。樂聲悠揚,笑語掀天。一群穿着土家服飾的男男女女,正興緻勃勃地踏歌起舞。閃光燈,此起彼落,遊客們都想把這美妙的一瞬定格在記憶深處。
看山水,自然要看人文,它是山水的魂。不知什麼原因,我卻不大喜歡這份熱鬧。我從島上走下來,回到湖邊,找了一塊乾淨的石頭坐下來,欣賞着眼前這一泓空闊的明靜。斜暉脈脈,湖上呈現着大塊的明和大塊的暗。那明處,光斑閃爍,給人一種迷離的美,“浮光躍金”這幾個字並從腦海里鮮活地蹦出來。那暗處,沉靜如翡翠,美在一種深刻,一種異樣的平和。忽然,有一對水鳥,由遠而近地出現在我的視野里。棕色,拳頭般大小。它們時而沉潛,時而浮在水面快速滑翔,一副專註的樣子,大概是在捕食。它們似乎一點也不在意我,不在意捕食以外的事情。我也不想驚擾它們,只靜靜地看着它們,一直到目力所不能及的地方。
回去的路上,我想整理整理自己的觀感,卻悲哀的發現,似乎有很多,又似乎什麼都沒有。我對自己很失望,這畢竟是我走出家門尋幽訪勝啊。看來,我是入境卻未能入情。
是啊,我想到,到小南海,從始至終,都心靜如水,只有目的,卻沒有多少預期的激動。人到中年,莫非心也像那湖水,波瀾不興了?
由此看來,遊山玩水,心境必須與山水努力尋求一種對應。小南海的水與山,與我常見的水和山,其實沒有什麼兩樣。太熟悉的山水,容易造成審美的疲倦。喜新厭舊,是人之本性。觀山水如此,那麼看人呢,看生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