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網上讀到了一篇白岩松的散文“家在途中”說的很精闢,家是隨着年齡、環境不斷變化而更換的居點。家對於所有人來說,都是充滿着溫馨和愛的字眼。它不僅僅是一幢房子,它是漂泊的避風港、是心靈的驛站,久而久之,它就是一種真正的生活方式。
從我們背上行囊那一刻開始。一個人,踏上行程,人在途中,心隨景動,從起點,到盡頭,也許快樂,或有時孤獨,心在遠方,掬一捧寫滿家的回憶溫暖疲倦的身軀。對於行走在家和遠方的人,家甚至比遠方還遙遠,似乎到不了遠方,也沒有回家的資本。又或者到達了遠方,才發現生命里有着太多的不得已,回家已成了一種奢望,家早已成了另一個遠方。於是搖搖頭,不問歸期,繼續打點好行囊,繼續征程。
可是家從來都未曾遠離過我,走過的路永遠都連着家的根,而家的溫暖,也就是順着這條路,蔓延到我的腳下。從離開家的那一刻,我的心便咬咬牙,不再回頭要走得遠遠的。原以為家就這樣被漸行漸遠的落在身後了,可是家卻捨不得背井離鄉的我。她把自己給予我們最初的印象慢慢地梳理好,成為在旅途中前行的人身上最有分量的一個包裹。她知道,我們這些在外漂泊的人,需要一個住所來遮風擋雨。於是,家把自己縹緲成月光下的桂殿蘭宮,讓在外的孩子,能從那月光里嗅出最原始家的味道。
我們都是這樣帶着家上路的。家所給予我的最初印象,慢慢的成為旅途中為我遮風擋雨的精神支柱。我在反覆咀嚼着,一天天用文字把家的原始相貌美化,於是偶然發現途中的一個復古店,竟然像極了家門口的那家小店;那群嬉鬧的孩子,像極了當年在小村子里瘋跑的夥伴;那在天空中飄着的風箏,像極了當年斷了線隨風飄走的那隻。只是月亮似乎卻變了樣子,心似乎變得更遙遠了。於是飄渺的月光里,家又從行囊里流淌出來,輪廓慢慢清晰,但最終還是模糊的。即使我對家的執念,和家一直在旅途中跟着我的步伐,可家還是在一天天的老去,一天天的改變,一天天的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