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萊閣對蓬萊山,遙望蓬萊山之間。水面作樓忽作樹,城頭為台復為關。煙波渺渺換今古,人物悠悠似往還。欲從海上覓仙跡,令人可望不可攀”。這是清代詩人王鈍登蓬萊閣時對海市蜃樓奇觀的描寫。2011年5月中旬,我參加了單位組織的赴山東旅遊團,遊覽了蓬萊仙閣。雖然沒有看到海市蜃樓奇特景觀,體會不到王鈍所寫的詩情畫意,但卻領略了蓬萊閣的山顏海景,閣式亭姿。
蓬萊閣位於山東省蓬萊市西北的丹崖山上,面積1。89萬平方公里。它由三清殿、呂祖殿、蘇公祠、天后宮、龍王宮、蓬萊閣、彌陀寺等幾組不同造型的祠廟殿堂、閣樓亭坊組成。蓬萊閣與洞庭湖的岳陽樓、南昌的滕王閣、武昌的黃鶴樓齊名,被譽為我國古代四大名樓。加之這裡曾流傳着秦始皇訪仙救藥的歷史故事和八仙過海的神話傳說,給蓬萊閣抹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自古以來被人稱之為“仙境”。因此被國家命名成為AAAAA旅遊區。
我們乘車來到景區站點,購得團體門票后,在導遊的引領下進入景區。我們首先攀登了蓬萊閣。蓬萊閣坐北朝南,是一座雙層木結構建築,雕樑畫棟,色彩絢麗。閣底環列16根大紅楹柱,閣的上層繞有一圈精巧明廊,可供遊人遠眺。遊人至此,彷彿置身於海天之間,真有出塵超凡之感。據導遊講,等上蓬萊閣,趕上你運氣好,有時可以看到“海市蜃樓”。
游完蓬萊閣,我們來到八仙入海處。傳說蓬萊、瀛州、方丈是海中的三座仙山,為神仙居住的地方。廣為流傳的“八仙過海”的神話傳說,便發生在蓬萊閣。相傳呂洞賓、鐵拐李、張果老、漢鍾離、曹國舅、何仙姑、藍采和、韓湘子八位神仙,在蓬萊閣醉酒後,憑藉各自的寶器,凌波踏浪、飄洋渡海而去,留下“八仙過海、各顯其能”的美麗傳說。
在蓬萊閣遊覽區里,我們還遊覽了蓬萊“水城”。蓬萊水城又名備倭城,在丹崖山下,沿着丹崖絕壁向南筑起,周圍約3華里,中間是一個人工湖。水城的南門與陸路相通,北門叫水門,是出海口。水門設有巨大的閘門,平時閘門高懸,大小航船進出無阻;有事則放下閘門,切斷海上通道。水門外東西兩側,各有炮台一座,互為犄角,控制着附近海面。水城初建於明洪武九年(1376年),后經多次整修擴建,形成了一個完整嚴密的海上防禦體系。明代明將戚繼光曾在這裡訓練水軍,指揮沿海的抗倭鬥爭,肅清了倭患。兩艘古代戰船停於城內,接待遊人在水城中航行,飽覽水城雄姿。
踱出蓬萊閣,我們遊興依濃。但時間不允許我們停留。我們只好在司機的督促下驅車奔向下一個旅遊景點—東營市的黃河入海口,領略母親河海納其姿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