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散文>寫人散文>西嶺燒鹼人

西嶺燒鹼人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李亞雄

  這是很早以前的事了。

  大邑縣地處盆地邊沿,往西北方向45公里處,就到了雙河鄉。在雙河鄉莽莽原始森林的大山深處,有一處不起眼也不響亮的地名,叫茅草坪,因滿山坡都是荊棘叢林和一眼望不到邊的茅草而得名,此處四周山峰尤如刀削斧劈,常有野獸出沒其間,是人跡罕至之處。

  每逢初秋季節到來,滿山遍野的茅草長得來又高、又茂盛、又成熟,燒鹼人常一、二人結伴、或三、四人結夥,也有那些無畏者,敢於單人獨馬來到茅草坪。他們用山區特有的“涼風架子”或背蔸,滿滿的背上生活用品和生產工具,他們來到茅草坪后各自選中各自的地盤,砍來丫枝與茅草,搭上簡易的人字型窩棚,在窩棚外稍有土硬地形的地方,安上一口水缸,在缸底舖上一層厚厚的編織好的棕墊,棕墊上放一層粗細混合沙子,再舖上一層棕墊,第二層棕墊上放一層小石頭,水缸底部邊沿有一小孔,插上一支小竹管,缸下支一大鍋,“生產車間”就算搭建完畢,之後便開始生產。

  燒鹼人用彎刀(註:這種彎刀約一尺長,刀尖彎曲如鉤,刀身厚重,刀刃用上好蘇鋼鍛就,有一刀庫,裝上約5寸長的手把,鋒利無比,既是生產的得力工具,也是一種防身用具。)割倒大片大片的茅草,待茅草半蔫的時候,將它們聚集起來堆成一堆堆草垜,用火從下面中心焚燒,因茅草未乾透,在燃燒時不會大火熊熊,只能是煙霧升空,燒鹼人稱為“燜燒”。一二日後茅草已被燒成草灰,待草灰冷卻后將其倒入缸中,再將溪水倒入缸里進行撹拌,草灰水過濾后便通過竹管流入鍋里,等到裝滿一大鍋過濾后的草灰水后,就生火熬水,待水稍微進入粘稠狀態時,再用一木鏟(或鐵鏟)有節奏地、不停歇地、均勻地攪拌鍋里的水,燒鹼人有時嘴裡發出“哼哼呀呀”的歡快唱歌之聲,表達即將成功的喜悅,直至水份蒸發完畢,呈現在鍋里的就是乾涸的成品草鹼了。這種簡單原始的生產方法,同熬井鹽有相似之處,最後將草鹼裝於竹蔞之中,收拾行裝下山,將草鹼進入市場銷售,換取經濟來源。直到來年的初秋季節,燒鹼人再整行裝進入茅草坪,完成他們一年一度的割草燒鹼工作。

  這滿山遍野的茅草給大山裡的窮苦人民,帶來了生活的希望,可是給這裡的鳥獸們卻帶來了許多的災難,在這一眼看不穿的茅草叢林之中,是鳥獸們生息繁衍之地,是牠們快樂的天堂。每當秋季來臨這片土地上,鳥獸們與燒鹼人之間時有衝突發生,一方為了生存,不得不向大山進軍,勢必要破壞鳥獸們的棲息之地,威脅到牠們的生存;另一方為了生存又不得不奮起抗爭,勢必向人類發起攻擊捍衛牠們的家園,有時野獸拱翻窩棚,搶吃糧食,鳥兒們拉糞便於炒鹼鍋內,干擾生產,所以每到燒鹼季節,人與獸之間都有一場為生存而戰的場面出現。相互間均有損失,個別嚴重時會為“生存”而丟掉生命。

  解放后我們國家富強,經濟發展,化工企業不斷增長,佔領了市場,從而淘汰了原始落後的、單一的人工草鹼生產方式,還了鳥獸們一個歡樂的生息繁衍的家園。儘管那老一代燒磩人已經作古,我們依然懷念和敬仰他們,他們畢竟為當時那個時代作出過貢獻,滿足了人民生活的必需。

  2010.12.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