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和兒子出去吃早餐,兒子喜吃湯粉,我則點了碗餛飩。因為早餐店是常去的那家,故沒有特意交待兒子的湯粉不要放辣椒,誰知店家卻疏忽了,放了些辣椒粉。我不便責怪店家,看餛飩是不辣的,於是我同兒子商量換着吃,兒子不樂意,後來想到一個折中的辦法,就是讓店家燙少量粉加入餛飩中,製成一碗“餛飩粉”,兒子這才答應。
我看着面前一大碗湯粉,勉強吃了幾口就放下了筷子。再看兒子津津有味地吃着那碗餛飩粉,突然想到,兒子的不肯妥協換來了如願以償,是因為有父母的寵愛,步入社會之後,不知道他是否還能在殘酷的社會競爭中,一直堅持着自己的信念不肯放鬆?堅持固持己見,不願與現實妥協,勢必會四處碰壁,拼得鼻青臉腫,最後的結果,也許能夠得到真正屬於自己的生活方式,也可能撞了南牆回了頭,一切從頭而越。
再回頭看看自己,在求學、擇業、處世的過程中,不停地做着選擇。並不是每一個選擇都是出自內心的真實想法,當時也曾有過抗爭、抵觸,甚至是逃避和叛逆,但認真審視自己內心的天秤,每個選項都是在“兩利相權擇其重,兩害相較取其輕”的利弊權衡中得出的結果,雖有諸多無奈和宿命的成份,但在當時都是最權宜的一個。
我們總是在與現實的較量中一點點讓步,也慢慢學會了妥協。在努力求學爭取錦繡前程與家庭貧寒難以維繼的權衡中,個人意願早已退位到不值一提的地步。在堅持個人見解和維護家庭和睦的角逐中,更多的人選擇斂藏起自己的好惡,隱忍不發,委曲求全。妥協,是在顧全大局的形勢之下,以犧牲自我意願或放低個人身段為條件,於無奈之中做出的讓步,是一種“以退為進”、“以舍求得”的協作精神。
學會妥協,不僅僅要學會向現實妥協,更要學會向自己妥協。向現實妥協,是人成長曆程中必經的路段,現實往往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唯抑高舉下、以柔克剛,縱使心中不甘也無法逆轉,人只能順應大勢所趨,被動接受和適應,人們常感嘆其為“命運的安排”。而學會向自己妥協,卻是說服自己主動放開束縛自己心胸的無形桎梏,不沉浸於過去的悔恨,不寄望於未來的憧憬,而是拋開內心的諸多不甘和怨憤,不執着,不糾結,安之若素坦然接受既定的現實,潛心了解並積極順應現實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從而才能打開心窗,獲得掌握命運之舵的主動權。
孔子崇尚中庸之道,老子亦言: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適當學會妥協,是處事入世的哲學,也是為人修德的智慧。(賀麗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