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05年早春的一個上午,我登上了古城汝州的望嵩樓。名是物非,你已不是曩昔的中州文化名樓。遠眺不見中嶽嵩山,近瞧不見當年的飛檐斗拱、雕樑畫棟;深呼吸亦嗅不到你身上一絲的文化氣息,因為重建的你——已淪為一座純粹的商業樓。捧着一顆沉甸甸的心放眼四望:那座被水泥鋼筋支撐起的望嵩樓,捲曲在眾多的商業樓群之中,像無數灰臉土色的泥塑一樣千人一面,藏匿了自己的特點。是的,歲月的風塵已掩盡了你的風流,飛速崛起的建築打破了你“鶴立雞群”的格局;涌動的商潮蕩滌凈了你身上曾經醉人的文化氣息。滾滾紅塵中,你已失卻了往昔的巍峨壯觀。歷史的風輪無情地拋卻了光耀着你頭頂上的文化靈光。
??站在樓頂,柔柔的清風撫摸着我的萬千思緒:望嵩樓為古汝州北城門樓,位置在今北城門東偏南,唐宋時與黃鶴樓、岳陽樓齊名,為天下名樓,宋朝時汝州人把望嵩樓作為汝州的象徵,稱之為汝州郡樓。樓身高30米,上下三層,一層面闊五間,呈長方形,飛檐歇山,周圍有名柱廊軒,石雕欄杆,北面檐下巨幅大書“望嵩樓”三字,二層三層廊下置斗拱或平座,憑欄遠眺:嵩山峻岭盡收眼底。而今,望嵩樓失落了,這是不爭的事實。然而光耀在望嵩樓頂的文化靈光卻永遠不回彌散,因為她已融進深積厚栽的汝州文化之中,連同浸泡在歷史文化古韻中的汝州大地一樣,日久天長,靈光閃爍。
??如此想來,頓覺心曠神怡。仰視頭頂,靈光普照,創造、點綴這座文化名樓的先賢名哲們騰雲駕霧,從遙遠的歷史深處蹦蹦跳跳地向我飛來——
??“黃昏鼓角似邊州,三十年前上此樓。今日山川對垂淚,傷心不獨為悲秋。”詩名早著的唐代大詩人李益行吟着他的《上汝州郡樓》,飄然而至。唐代的汝州轄梁、郟城、魯山、葉、龍興、臨汝、襄城七縣。汝州郡樓亦即望嵩樓。三十年間兩上望嵩樓的李益,目睹社會動亂給汝州人民帶來的災難,感慨萬千,揮筆寫下了他的代表作之一《上汝州郡樓》。這首詩是唐詩中的名篇,現被選入大學教材。
??我眨一下睜得灼痛的眼睛,鼓足勇氣和這位名列“大曆十才子”、以善寫邊關詩著稱、七言絕句成就最高的李益交談時,他卻沒了蹤影。不容多思,上空又傳來了誦詠聲。
??“九陌逢君又別離,行雲別鶴本無期。望嵩樓上忽相見,看過花開花落時……”中唐時期傑出的政治家、哲學家、詩人和散文家劉禹錫吟唱着他的《送寥參謀東遊》回來了。這位四海聞名的“詩豪”被貶為汝州刺史,對望嵩樓情由獨鍾。那時候官場失意,幾起幾落的劉夢得,站在汝州子城州衙大花園中的這座重樓上,遠眺巍峨峨的中嶽嵩山,把酒臨風,賦詩抒懷。望嵩樓的名字第一次出現在當時的詩文中。登斯樓可一覽嵩山雄姿,故名望嵩樓。歷代文人騷客凡有幸蒞汝者,無不登上斯樓,遠望巍峨中嶽,抒懷言志,激情飛揚。
??有緣識君面,無福聽教誨。眨眼間,劉鴻儒飛逝而去。緊接着無數登臨題詠斯樓的先賢們,架着朵朵白雲飛來,蘇東坡、孟郊、蘇轍、許棠、張耒、范純仁、牛增儒、程明德、劉覲文、孫灝、李海觀、宋六經等等。他們駕着悠悠的白雲飛翔在望嵩樓的上空,吟哦聲聲。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轍,吟誦着他降任汝州知府時登《望嵩樓》中的詩句:“臨軒一長嘆,隱見有所逢。試問山中人,二室競誰雄?……游心四山外,寄適酒杯中。”以排遣胸中因遭貶而產生的不平之氣。曾任汝州知府的劉覲文吟誦的《九日登望嵩樓》則描繪了重陽日山城汝州的清爽景色,抒發了思鄉懷友之情。李海觀以昂揚向上的氣勢,吟誦着他的《汝州望嵩樓》詩:“北門獨上望嵩樓,高挹長空縱遠眸。左右河淮奔大海,東西華岱拱中州。地含意氣風吹穴,天作琪花石簇內,千古遺蹤巢許肇,潺潺洗耳水南流。”宋六經朗誦《望嵩樓賦》的琅琅清音在雲彩眼裡迴響:“海日東升,天半雲蒸。眾仙之窟,百靈所憑。四周屏疊,六扇窗屏。金碧影眩,虛白光凝。……天風有意,吹我先登……”一時,我目不暇接,耳聽不及,整個人都被埋進了誦詠的古詩文之中。恍惚之中,我彷彿又在望嵩樓一樓的四壁上看見了知州王采命人鑲鉗上的古色古香的《汝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