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我聞:棄兒本無名,天門龍蓋寺智積禪師在湖濱拾得,養於寺中。及長,卜《易》,得漸卦,卦辭曰: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遂姓陸名羽,以鴻漸為字。又數十年,遍歷神州,品盡嘉木,著《茶經》曰: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後世尊其為茶聖。
一時,羽在光州,留戀湖光山色,沉湎佛境茶韻。春陽爛漫,與茶人採擷於陸廟茶山;冬夜清寒,與老僧品茗與佛山村中。意興闌珊,遂書六字於《茶經》,曰:淮南茶光州上。光州者,古地名也。其治在今河南省信陽市之光山、信陽、固始、商城等地。光州茶者,信陽毛尖是也。
信陽毛尖,以明前綠茶名世,1915年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躋身中國十大名茶之列。2010年,河南省委書記盧展工,睹毛尖茶樹夏秋二季無所用,思茶農科技致富之良策,遂引紅茶製作工藝於福建,首創紅茶新品種信陽毛尖之信陽紅。自此,信陽毛尖,紅綠兼具,信陽茶農,收入倍增。毛尖綠,明心見性,信陽紅,紅透中國。
——作者手記
靈山靈水靈性
佛靈山不是山,與靈山無關。佛靈山是一款茶,與佛有緣。
三月的陽光照耀着茶山蓊鬱磅礴的新綠,起伏跌宕的優美曲線延展於藍天之下,消逝在遠方朦朧蒼翠的山丘之上。這兒是陸廟新村的茶山,中國河南佛靈山生態茶葉有限公司的萬畝生態紅茶基地。陸廟,傳說中陸羽採茶的地方,古時曾有陸廟立於其間,以饗茶人祭祀。而今,茶樹猶在,陸廟無跡,村名亦變遷為陸廟“新”村。雖叫“新”村,浩渺起伏的萬畝茶山間,不聞雞鳴犬吠,不見炊煙裊裊,春陽無聲,照耀山坳間點點水塘,反射着粼粼金光。春風拂面,茶山闃寂無聲。靈山靈水之境,生態茶葉基地名副其實。
沿着起伏的茶山上蜿蜒的道路,佛靈山公司汪經理引領我們登上一個瞭望亭。瞭望亭對面的茶山上,矗立着一個巨大的宣傳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紀委書記賀國強,在河南省省長郭庚茂、信陽市委書記王鐵等人的陪同下,視察佛靈山生態茶基地的畫面引人注目。轉身瞭望,一桿桿生態滅蟲燈造型優美,挺立在一汪汪翠綠的茶樹間。
有人問:“茶樹不噴葯麽?”
汪經理說:“不噴。基地周邊環境沒有污染,也不使用化肥,所以蟲子很少,生態滅蟲燈基本上可以達到滅蟲效果。”
又問:“不用化肥你們使用的是什麽肥料?”
汪經理說:“少量的餅肥。”
趁瞭望亭裡面賓主問答之機,我走下亭子,走進山坡上茂盛的茶隴里。低頭看,墨綠的茶樹上,嫩黃的毛尖茶芽雀舌一般,在綠葉眾星捧月之下,涵嬌帶羞,千呼萬喚始出來。一個流傳曠久的傳說,霎時間浮現在我的腦海里。
據說古時候,毛尖王冠上的明珠——雀舌,是在每年清明節前固定的某日某時某分,由採茶姑娘中特意挑選的18歲處子,用舌尖採下來,經過特殊的炒茶工藝秘制而成。如此名貴的毛尖,此物只合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睹?毫無疑問是宮廷御用的貢品了。然而,當宮廷成為歷史傳說之後,現代的毛尖,還有這種奢侈的採茶方式嗎?當我把這個疑問提出來之後,滿座哈哈。哈哈之後,傳說歸於傳說。毛尖的光芒,絲毫沒有因為傳說的荒誕而增減分毫。
鳥語啁啾,山坡茶樹間的灌溉毛渠隱隱約約,迤邐跌宕。每隔幾個山包,都有一個精心構築的水塘與山坡上四通八達的毛渠相連。汪燕說,這是基地里的灌溉設施。沿着蜿蜒於茶山之間的道路一路走去,走了很遠很遠,翻過一個個山包,還沒有望見茶山的盡頭。路邊有新栽的茶樹,幼苗如剛孵化的雛鳥,探頭探腦,簡練的枝葉顯然不足以演繹磅礴的氣勢,而讓赤黃色的土地裸露出來,成為這片山坡的主題。
同伴問:“這個基地有多大?”
汪經理說:“有一萬五千畝大。”
稍後又補充說:“這只是我們的基地之一,是新開發的紅茶基地。我們有一個老基地在佛山村那邊,也很大,是傳統的信陽毛尖基地。”
這些山坡是租農民的嗎?
汪經理說,有一部分是。
由於受去年冬天中原大旱的影響,今年採茶的時間延遲了將近一個月。正常年景,這時的茶山上應該是採茶姑娘山歌繚繞,雙手如春燕剪水,輕盈敏捷採茶的時節。而此時的茶山上,僅有三五個種茶的村姑,荷鋤收工,在春陽照耀下的茶山上,悠閑地走成古老《詩經》中的一章。走過我們身邊的時候,同伴問她們:“是給佛靈山種茶的麽?”
回曰:“嗯呢。”
又問:“一天能掙多少錢?”
答曰:“幾十元錢。”
同伴說:“不少了,吃在家裡,住在家裡,又能照顧家裡,每天還能掙幾十元錢,比外出打工強多了。外出打工,像這些年齡大的,人家都不要了。”
汪經理說,給我們公司種茶的老茶農,有的已經70多歲了,經驗豐富,身體健壯。在馬總的帶領下,我們公司帶動了周邊500多戶茶農發家致富。
這時,我們又看到了一塊牌子,上面是中共河南省委書記盧展工視察佛靈山生態茶葉基地的巨幅照片。汪經理指着省委書記旁邊的一個青年說,看,那就是我們馬總。順着她指的方向,我們不僅看到了年輕的企業家,還看到牌子上寫着:“陸廟新村名譽村長:王鐵。”
王鐵,中共信陽市委書記,佛靈山生態茶葉有限公司的紅茶基地陸廟新村名譽村長。我突然感到這個公司強大的發展後勁和遠大的發展前景。此時,茶山明媚,春風駘蕩,跟茶農作別,我們走在參觀紅茶生產基地的路上。
佛心佛緣佛茶
佛靈山生態茶葉有限公司總經理馬德記先生,河南省勞動模範、河南省“十佳茶人”、佛靈山生態茶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在毛尖茶領域,屬於後起之秀。據他說,他生長於傳統毛尖產地佛山村,佛山村的後面有一座山,山上有一個天然形成的石佛端坐在山頂上,望空打坐,不舍晝夜。由是,山以佛名,村以山名。佛山村的名字與信陽毛尖的名字強強聯手,產生了“佛靈山”這個毛尖家族的新貴。在目前中國茶業界,這是僅有的經過正規註冊的帶有“佛”字的茶葉品牌之一。
品味着香醇輕靈的佛靈山紅茶,與馬德記先生娓娓暢談,在佛靈山公司的旗艦店裡,我漸漸看見一幅斑斕的畫面。在平橋區委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馬德記先生以信陽佛靈山生態茶葉有限公司為依託,帶領平橋區廣大茶農組成了農民專業合作社,入社社員576戶,茶園面積28000畝,年產信陽毛尖干茶60萬公斤。合作社通過QS質量安全認證和ISO9001國際質量體系認證。“佛靈山”牌毛尖茶在第15屆信陽茶文化節暨中國名優綠茶評比中榮獲金獎;2008年在國際(澳門)茶葉博覽會上榮獲“最受港澳消費者歡迎茶葉品牌”;2009年在全國名優綠茶評比中榮獲金獎;2010年在中國(澳門)國際茶葉博覽會中,佛靈山公司被評為“最受港澳茶客歡迎茶企業”。
雖然生長在具有悠久茶文化傳統的佛山村,可是馬德記先生掘到的人生第一桶金,卻與茶無關,與故鄉無關。信陽是紅色老區,也曾是所謂“老少邊窮”中的“老”而“窮”的地域之一。在異鄉完成人生最初的財富積累后,馬德記先生返鄉創業,用他的話說是“工業反哺農業”。他把目光鎖定在茶上,極其順利地註冊了“佛靈山”品牌,並很快發展成信陽毛尖領域中的佼佼者之一。他說,這既是茶緣,也是佛緣。我說,可不是麽?因為帶“佛”字的商標一般是很難通過國家註冊的。佛教講求普度眾生,佛靈山品牌的走紅,不僅傳承了信陽毛尖的歷史,而且帶動了572戶茶農以茶致富,也是一樁功德無量的普渡。
在佛靈山品牌中,有一款茶叫做禪茶一味。中國做茶的企業,幾乎都會打這個當年趙州禪師口吐蓮花,圓悟克勤禪師親手書贈其日本弟子的四個字作品牌。打就打了,畢竟修禪與品茗有着極其相似的過程和境界。然而,比較之下,似乎佛靈山更具“禪茶一味”的先天優勢,這不僅因為它是經過正規註冊的“佛”茶,更主要的,是其內蘊的醇正、清明、平和、溫雅的品質,暗合了禪茶一味“正清和雅”的神韻。
在中國文化中,禪茶的歷史源遠流長。有人說可以追溯到西漢時期四川蒙頂茶的創始人吳理真,也有人說應該肇始於趙州禪師,或者北宋末期被宋欽宗封為“佛果”的一代宗師——四川崇寧縣高僧駱無著(克勤禪師)。更有人說,禪茶創始於面壁十年的達摩祖師。林林總總,不一而足。其實,做茶的人最崇敬的還是茶聖陸羽,棄兒陸羽在天門西湖之濱被龍蓋寺禪師撿與寺內,並卜《易》得名的身世,不就是禪茶源頭的最好解釋么?
茶聖的佛緣茶緣,就是後世茶人的佛緣和茶緣。馬德記先生說,佛靈山的茶文化,就是繼續完善生態基地建設,緊緊抓好產品質量,以修禪之心做茶,以守戒之誠賣茶,與佛教人士結緣,與社會上具有佛心佛德佛緣的人士結緣,讓佛靈山成為禪茶最好的代言者。
大道無門,無門為法門;禪關無路,無路乃正路。品味着佛靈山紅茶的正清和雅,思想着和馬德記先生誠懇的談話,偶抬頭,窗外舊枝吐新綠,滿眼林木疊翠,水流雲在;再俯首,杯中瑪瑙化湯紅,一苦二甜三回味,明心見性。頓覺春意漸濃處,靈苗初萌動。
2010年3月28日河南信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