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散文>記事散文>牡丹

牡丹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蔣大為的一曲《牡丹之歌》熱情、奔放的傾訴了人們對牡丹的喜愛,歌詞的作者形象、藝術地再現了牡丹的容貌和性格。從而使《牡丹之歌》成為民間廣為流傳的歌曲

  牡丹,不愧被稱為百花之首,在眾多繽紛的春花之中,沒有一種花能向牡丹那樣絢麗、雍容華貴。它幾十片,上百片花瓣組成的花朵碩大,嬌媚。引人駐足,令人讚歎。它的花色繽紛艷麗,黃的莊重矜持,紅的如火如荼,粉的嬌柔娥娜,紫的白的一塵不染。而花型更是俊秀婆娑,荷花型娉婷嬌美,繡球型花團錦繡,菊花型舒展嫵媚。皇冠型富貴典雅。牡丹花的開放,把春日人們賞花的高潮推倒了頂點。

  牡丹作為觀賞植物在南北朝時就有記載,而到唐代栽植、觀賞牡丹就有了更深的發展,許多詩詞就印證了當時的盛況“惟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大詩人劉禹錫廖廖幾筆,就把牡丹花開時節,人們爭先觀看的情景生動的描繪出來了。

  而另一位叫皮日休的詩人,一首詠牡丹詩“落盡殘紅始吐芳,佳名喚作百花王。竟誇天下無雙艷,獨立人間第一香。”更是證據充分地奠定了牡丹在百花中的地位。詩人對牡丹花的色與香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在文化人的褒揚和讚美之下,牡丹花的市場價格日益飆升,以至有了“近來無奈牡丹何,數十千錢買一棵。”和“一夜輕風起,千金買亦無。”的記錄。

  昂貴的市場價格,促使人們更加珍惜起這美麗的花朵。為了觀賞牡丹,寫過《琵琶行》、《長恨歌》的大詩人白居易有過這樣的描述“惆悵階前紅牡丹,晚來惟有兩隻殘。明朝風起應吹盡,夜惜衰紅把火看。”詩人惋惜行將衰敗的牡丹,夜色中擎持着火把,再仔細的看一眼明日就要被風吹落的紅牡丹。由此可見牡丹花的魅力與詩人的痴情。

  一千多年的栽培歷史,使牡丹這種觀賞植物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最初的單瓣野生牡丹演化出三百多種具有耐寒、耐熱、耐濕、抗旱的品種。如今的牡丹色彩更加豐富,花型也越來越多,在北京觀賞牡丹的園林就要首推景山公園和北京植物園了。那裡栽植的牡丹不僅面積大,而且品種多花色全。每當春日牡丹綻放之時,人們便從四面八方湧來,再現了“花開時節動京城”的景象。

  總想用一幅圖片把牡丹那富貴豐滿的容顏,鮮艷壯觀的形態表現出來,可總是沒有把握好機會,於是年年我都會在牡丹園內,在《牡丹之歌》的歌聲中,尋找着,尋找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