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 麥
每當農曆五月中旬,飽滿的麥穗遍地金黃,微風一吹,“沙沙”作響。麥田一旦遇到強風暴雨,小麥就會倒伏折斷,輕者減產,嚴重的甚至顆粒無收,因此,小麥要搶收快打。
收麥是一年的大事,也是老百姓最累最繁瑣的農活。農民要趁着好天氣爭分奪秒地“搶”,與老天搶,與農時搶,和自己的體力極限較勁兒!
收割小麥是件極累人的差事。“麥熟一晌,蠶老一時”,小麥說熟就熟了,確定好收割的好日子,提前就要把鐮刀磨得快快的,還要準備出隨時隨地都要背着的磨刀石、早晨的乾糧和咸雞蛋、盛水的暖壺和茶杯……到了收割這天,全家老小無一例外的早早起床,帶着傢伙頂着滿天星斗趕往麥地。、
到了地頭兒,就會看到一眼望不到邊的麥田。記得那時,還沒割我就發起愁來:到哪兒就割到頭了啊!父親分工,每人一畦,誰先割完了誰就歇着。高高的麥子啊!你咋就這麼密呢?我先是像大人似的彎着腰割,後來累得我蹲着割。我被大人落得好遠啊!大家的鐮刀像要飛起來,“喳喳”地有節奏地響着。只是一瞬間,一大片小麥就被齊刷刷的放倒,後面的人把幾小捆兒揀到一起再用力捆好,一個麥個子就紮好了。所有的人也都磨出了血泡,可每個人都幹勁十足,你追我趕,生怕被落到後面拖了大家的後退。太陽剛剛露出火紅的笑臉,大家的第一畦小麥就收割完了,只有我被遠遠地落在了後面。他們沒顧得上喝一口水,就趕緊一起幫着我收割,父親還鼓勵我:“加把勁啊!”
割到一個茬口,大夥可以吃早飯了。雖然很累,可能吃到逢年過節才吃的白饅頭,就着腌的流油兒的咸雞蛋,真解饞。吃完飯,大夥“咕嘟咕嘟“每人一碗大碗茶,抹抹嘴,沒有休息就又掄起鐮刀開始收割。說實話,當時實在是堅持不住,太累了!父親讓我跟在他們身後撿麥穗,雖然也很枯燥,但比起割麥子要輕鬆多了。
接下來就是往場里運麥子。有牲口的農家當然可以節省人力,買不起牲口的農家,拉運麥子只能用人力。地排車高高悠悠地裝載着滿滿一大車麥個子,我在前面弓着腰拚命拉,弟弟在後面撅着屁股使勁推。遇到坡,我們根本就拉不上去,還需等路人幫忙。
收割全部完成以後,就要鍘麥個子了,就是用鍘刀把麥個子從中間鍘斷,將帶着麥穗的麥秸堆在一起待曬,連着麥根的麥秸就隨意拋揚到場外,風乾后做柴禾用。鍘麥個子一般都是在晚上,這樣可以趕時間,只有晚上鍘好麥個子白天才可以及時晾曬。儘管家家戶戶都安上了最亮的燈,把整個大場照得如同白晝一般,可因為人們是在非常疲乏的情況下勞作,每到麥秋都有被鍘斷手的悲劇發生。十幾畝的麥個子要一刀一刀的鍘,直到大家的腰再也直不起來了,手再也搬不動麥個子了,才會在麥場的窩棚里像灘泥一樣倒地而睡。
曬場需要烈日當頭,越是響午頭越要一遍一遍翻場,這樣才會曬得勻,曬焦的麥穗不需多大力,麥粒就會被碾軋出殼。傍晚要把麥子堆起來,免得晚上下雨淋濕,早晨再把所有的小麥攤開,攤的越薄越好。那年我家曬場趕上了下雨,剛攤開的麥秸就要一叉一叉的在挑起快速垛起來,沉甸甸的麥穗秸把雙臂壓的生疼。在眾鄰居的幫助下,我們總算把麥場起來了。當用事先準備好的塑料布把高如小山的麥垛全部蒙好時,雨水連同汗水早已把人們澆透。
晒乾后軋場。軋場還算輕鬆,因為軋場必須要牲口拉石磙軋,人是拉不動石磙的。可借牲口相當少,因為大傢伙都集中在那幾天里使牲口,所以提前好幾天就要和主人打招呼,然後焦急地排隊等候。兩天後黃牛終於輪到了我家使用了。
揚場就是把麥粒和麥魚兒等雜物分開。揚場需微風相助,一人用木杴把麥粒向空中飛潑出去,藉著風吹的力量,份量較重的麥粒落在一起,而份量較輕的麥魚兒就被風吹到了一邊。塵土和麥粒都比較重,落在了一起,還要再用篩子篩。細眼篩子將麥粒留下來,塵土被篩下去。
麥粒出殼后要及時晾曬,記得那年我家剛把麥粒碾出來,天就下起了雨,趕緊用塑料布把青麥粒捂蓋得嚴嚴實實,用磚頭壓住周邊及中間,生怕大雨淋濕了麥子,瓢潑大雨下了一天一夜,好不容易雨停了,父親忙掀起塑料布,一股熱浪夾帶着霉味四散開來,整堆麥粒都已經黑了。
多少年過去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收麥可不再這麼讓人着急了,只要聯合收割機“轟隆隆”幾遍,飽滿的麥粒就流水般地傾瀉而出,做夢也沒有想到過收麥會如此省時省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