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人吃飯喜歡端大碗,大碗口粗如人頭,俗稱大老碗。吃飯不在家裡,喜歡端個老碗去大門口,三個一團五個一堆,人手一老碗,一邊吃飯,一邊窮聊,人稱老碗會。老碗會能聊的話題自然很多,張家長李家短,婆娘歪漢子軟無所不能聊。熱天堆在大槐樹下,你一碗我一碗,很是和諧。冷天圪蹴在地上,你一說我一笑,好不熱鬧。
外地人不解,吃飯為何要去街道門口!鄉里傳說,舊時多土匪,夜裡莊戶人防得緊,土匪難下手。白天下地幹活,也有防備,土匪就選擇飯時,趁人在家入室作案,人財物盡劫。事後發現大凡在門口外面吃飯的人,遇上土匪來了,老碗一撂跑人,都躲過一劫,近水樓台先得月。於是一輩傳一輩,在大門口吃飯能防土匪,久而久之成習慣。是否屬實無法考證,儘管土匪已經不在,但留下的風俗依然保持。
吃飯為啥喜歡大老碗,據說,關中黃土高原,干農活都是黃土搬家,不是土就是糞(農家肥),
黃土活兒費力氣,關中人飯量就大,小碗三五碗不飽,在門口吃飯距鍋邊遠,來回盛飯太麻煩,一老碗頂好幾碗,一碗不飽兩碗飽,省事。還有一說,關中耀州出瓷器,諳熟莊戶人家飯量大,做出瓷碗大一點買錢就自然多些。其實,關中人多麵食,菜很少吃,碗小盛不了多少面,大老碗就有市場。
老碗會在新社會歷史上,曾經消失了一段時間。那是大躍進時期,人民公社化后,家家戶戶把小鍋砸了去鍊鋼鐵,把糧食收歸集體所有,全村人在一起吃大鍋飯,鄉里俗語吃食堂。這是毛主席老人家發明的,老人家本是好心好意,想讓人人都吃飽肚子,沒想到食堂的飯越來越稀,地里產的糧食越來越少。聰明人留了一手,糧食交公時沒全部上交,吃不飽就把沒有交公的糧食,偷偷在家裡開小灶,誰還敢再去門口顯擺。再後來,吃飯問題成了中國人的大事,有糧吃成了地富反壞右的標誌,越窮越革命,貧下中農無尚光榮,再也沒有人敢去門口吃飯了。一到飯時,家家戶戶大門閉二門關,生怕有人看見自家碗里的飯稠。
八十年代,小平老人家在農村推行責任制后,糧食產量翻番的增長,土地不再是解決口糧問題,糧食轉變為經濟作物,吃不飽肚子成了笑話,關中農村又興起老碗會。人手一老碗,個個咥(吃)燃面,一個比一個吃的多。老碗會的話題不再是張家長李家短,都是農業技術新話題,儘是種子呀、花肥呀、農藥呀,老碗會成了農業技術交流會,三天不去老碗會,最新技術你不會。
現在老碗會又消失了,農村精壯勞力都外出打工了,很少看見留守老人和孩子開老碗會。只是偶然能看見有人在門口吃飯,那也是少數個別人,看不到三五成群老碗會了。不過影視作品常有老碗會鏡頭,那是編導對過去生活懷念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