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散文>經典散文>覺慈寺懷古

覺慈寺懷古

白雲飄飄範文網 編輯:pp958

  《黃岩縣誌》記載,寧溪鎮有座“覺慈寺”,始建於唐大中5年(公元851年),自宋至元,名聲大振。明洪武年間,被朱元璋稱為“泐秀才”的高僧宗泐在此任住持。我雖生活工作在寧溪鎮多年,但未聞鎮內有此名勝,近聽友人談起,欣然相約前往。

  我們來到離鎮兩里許的蔣嶴口,即見一山猶如彎曲的手臂,覺慈寺就在這臂彎里。沿石級而上,兩旁是桔林和枇杷林。時值初冬,桔樹上碩果累累,翠綠映着金黃。抬頭四望,群山連綿,林木蔥鬱,置身其間,難怪南宋詩人戴復古會在此留下“深谷不妨春來早”的詩句。走完石級,一梯形大平台便展現在眼前其靠近山體部位,有紅磚青瓦3間寺廟,中堂上方,書有“覺慈寺”三個大字,內有幾尊工藝粗糙的佛像。友人說,村民們不甘心名剎湮沒,近來集資重建了這寺。古寺牆基依稀可辨,究其規模,該是現在3間新寺的幾十倍。這裡是下寺,從寺基后沿山間小路上行200米有座上寺,從遺址看,其規模不小於下寺。上寺旁邊的山崗上,還有寺塔的塔基。據介紹,宗泐任住持時,是覺慈寺最鼎盛的時期,視線所及的四周山場、田地,都是寺院的產業。洪武5年(公元1372年),宗泐應詔入京赴大齋會,為朝廷祈福,作《贊佛樂曲》8章;還奉旨率徒去西域取經,被稱為明代的“玄奘”;他著有《全室集》10卷、《西遊集》1卷,人稱“學博才瑰”、“當代宏秀之宗”。宗泐之後,其徒文謙任住持,也曾奉詔入京,言論頗得皇帝稱道,著有《牧隱集》。覺慈寺因有2個高僧,寺名遠揚天下,致使朱元璋長孫建文皇帝也曾想在此隱居。明萬曆年間,寺院因牧童不慎失火燒毀,但憑着雄厚的財力,不久即獲重建。重建后的寺院並不比失火前遜色。直到清代,寺里出了同秋、同郎2個腐敗的和尚任住持,寺院的金銀財物,連同田地山場都被換作鴉片吸光,寺院倒壞失修,只給後人留下一片廢墟。

  覺慈寺山門前,南江之水不息奔流。歲月的浪花,沖走了覺慈寺昔日的輝煌和恥辱,但這寬廣平展的寺基、依稀可辨的山門牆址,都刻上了歷史的印記;四周連綿的群山,更是歷史的見證。

  覺慈寺的變遷,令人唏噓感慨!萬曆年間的大火沒有把覺慈寺毀滅,而同秋、同郎這2條蛀蟲,卻把覺慈寺變成廢墟。可見,無論多麼金碧輝煌的大廈,如果 任憑腐敗蛀蝕,都是有坍塌的危險的。

  時隔8年後,再一次來到覺慈寺,這寺院已由寧波天童寺出資重建,寺院規模宏大,已非昔日可比,留下《游覺慈寺》的小詩一首:

  宏秀之宗何處求,石屏全室樂章留。

  堂山松韻蕭蕭送,南水江波汩汩流。

  草歷冬霜凋復綠,寺遭劫數毀還修。

  該當存者無必有,造化冥靈自畫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