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的習俗源自何時很難考究,但無論怎樣“百節年為首”,過年總得熱熱鬧鬧的。今年過年卻是我過得最為簡單的一次了,既沒有走親訪友,又沒有按照習俗拜天敬神什麼的。
自我出生到如今二十餘年了,想來大約有一半多的時間是在長沙度過的。大約我過年的方式應分為四種。其一,應是很小的時候或者說是在襁褓中吧,當然我是不大可能記得那時候我的年是怎麼過的,故而暫且不談吧。其二是記事以後,在老家,那時候應該是最開心的了,臨近過年的時候家裡就已經在準備了,雖然我很小但有時候我也是可以“做主”的,比如買什麼樣的糖,又或者是買什麼樣的煙花,類似於“衝天炮”“飛毛腿”“魚雷”“摔炮”應該是必不可少的吧。雖然家中的情況一般,但過年了,這些應該是必須的習俗,也是必不可少的快樂了。
忘記提了,我童年是在少數民族地區,作為非漢族人,雖然同樣是過年,但我家從來是在普遍認為的過年的前一天,如果是月大,本來30過年的則是29,若是月小,本來29過年的則是28。至於原因我也說不上來,只知道是習俗。過年這天晚上早早吃過晚飯然後看看電視或者是跟同樣是“光着屁股”的小孩子四處尋找可以放鞭炮的地方。記得有一次我還不小心被煙火燒到了手指,想來當時肯定很疼,不過這對於愛玩兒的孩子來說都是小事,不是么?
還記得,那時候到了凌晨,不管是在睡還是在外面玩都會被叫起來或者叫回來的。雖然那時候父親做事有些不靠譜,但對於過年的習俗歷來是很注重的。縣石灰燒紙點香擺上祭品拜祭祖先,然後再是吃團圓飯。天明后就是去拜年了。吃的東西都是早早準備好的,一般是雞鴨魚肉都會準備一些。通宵燉着——父母那天晚上一般是不睡的,燈火會一直亮到天明…
燈火搖曳,不知不覺就到了長沙的年了,這應是我經歷的第三種過年方式了。2002年以後到今年以前,過年都是在長沙了。以前是因為父母上班沒時間,再加上收入的確是不高,想回去也不容易啊。後來家裡奶奶過世了,其他的親戚基本上都出外謀生了,就更加沒有回去過年的必要了。
來長沙後年過得越來越簡單了,首先是城裡本身沒有家鄉過年的那種氛圍,其次是城裡也不適合老家的各種習俗,再加上我也漸漸地大了,煙花什麼的也就可有可無了。只一點,“燈火通明”是從來都不可少的,即使不燒火,燈是會一直亮着的。當然和同在長沙的舅舅家一起吃個團圓飯互相拜個年倒是也沒有間斷過。
但今年過年比以往更簡單些了,因為今年是留在廣東過的年,或者可以學學客家人的方式 都已經出了湖南了,也沒有什麼親戚在這兒,這兒是位於河源市某個叫做軟坑村的角落。以前也想過某天可能會因某些原因出湖南過年(,)但沒有想到這天就來了,萬幸的是父母依舊在身旁。
該換歲了,馬上就是零點了,遠方零零碎碎的升起一些零零碎碎的紅的綠的、大的小的煙火,就像是散落的各地的人一樣。但這與我都不重要。我想這會爸媽應該是準備好飯菜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