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名言
1、忠之本義,忠於一國,非忠於一人也。人人以國為本位,勿以一身一家為本位,乃能屈小己以利大群。
2、吾國向以名教為大防,經四千年之胚胎變化,自有不可磨滅者存。乃或偏於理想,毀棄一切,不做實事,專說大話,未得外國之一長,先拋本國之所有,天性澆薄,傳染成風,本之不存,葉將焉附?
3、吾國向重信義,近來人心不古,習為張,立身且難,何況立國。
4、若以貧弱不堪之國,不學他人之文明,而惟學其奢華,是以病夫與壯士斗也。
5、凡一國之盛衰強弱,視民德民智民力之進退為衡。而欲此三者程度日增,則必注重於國民教育。
6、每念今日大患,尚不在國勢而在人心。苟人心有向善之機,即國本有底安之理。
7、古今立國之道,惟在整飭紀綱,修明法度,使內外相系,強弱相安,乃可鞏固國基,爭存宇內。
8、有恆心,然後有恆業。人而無恆,則有事時犯一亂字,無事時犯一偷字。
9、夫國家者國民之公產也,故效法列強先進之精神,當以國利民富為前提。
10、吾國民性最馴,惟薄於守法習慣,余望國民共守本國法律,習之既久,則道德日高。
11、夫輸入外國文明與其資本,是國家主義,而實世界主義,世界文明之極,無非以己之有餘,濟人之不足,使社會各得其所,幾無國界可言。
12、欲國之長治久安,必使人人皆有生計,而欲達此目的,則必趨重於農工商。余聞文明國頭等人物往往欲為實業家。
袁世凱為什麼喜歡看假報紙?
靠着軍事實力做了大總統后的袁世凱,沒有時間讀書,卻很喜歡讀報。
他最喜歡讀的,是《順天時報》。
《順天時報》是20世紀初日本人在北京創辦發行的中文日報,創刊於1901年,原名《燕京時報》。之所以後改名《順天時報》,一是因為當時北京的別名為"順天府",二是取"順應天時"之意。
此報因是日本人主辦,攜"治外法權"之便,不受中國政府新聞管制,所以什麼都敢報,言論大膽無忌,且消息來源比較靠譜,報道角度較為客觀公正,導向順應潮流,因而雖有"日本特務機關報"之嫌,但還是在當時北京影響很大,中國朝野人物必讀。
清末《順天時報》就已經取得"京城第一大報"地位,民國以後,《順天時報》彰顯人心所向之潮流,銷路進一步攀升,社會影響越發巨大,甚至連袁世凱本人日常閱讀的唯一一份報紙也成了《順天時報》。但是,袁世凱讀的《順天時報》,起初與坊間並無二至,後來則是完全不同於坊間的"特供版".
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這是袁世凱大兒子袁克定的"傑作",是他專為父親製作的一張假報紙。這個大兒為什麼要做假報呢?
因為他想讓父親不做總統做皇帝,而正版的《順天時報》對帝制是持反對立場的。於是,為了堅定父親稱帝立儲的信心,袁克定就耗費巨資造了一份天天為帝制唱讚歌的特供版"順天時報",專供袁世凱閱讀。
後來有人據此認為,是這個大兒子把父親坑了,把用一張假的精神食糧,把袁世凱送上了稱帝之不歸路。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依我察視,袁克定做假報,與其說是欺騙,不如說是迎合。迎合巔峰時期的父親的癲瘋夢。
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們知道,袁世凱的人生巔峰,出現在接替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正式大總統時。此時的他國內威望一度鼎沸,不少人對袁冠以"雄豪之主""歷史偉人"推崇備至。然而,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在當時的一些國外旁觀者眼裡,完全不是那麼回事。
20世紀初,日本有一位著名的"中國通"學者,他就是內藤湖南。內藤湖南對中國史和東亞史的研究頗有心得,他對古代中國大加褒揚,而對近現代中國卻多予微詞。內藤湖南推出研究成果時,正是中國清末民初期。
袁世凱無疑是這個歷史階段的一大主角,但內藤湖南對袁世凱的評價並不高。1914年,袁大總統如日中天時,內藤湖南發表對中國帶着有色眼鏡的文章《支那論》,對袁世凱給予惡評。清朝倒台了,民國成立了,內藤湖南卻依然不看好中國的未來,他認為孫中山這些對國家民族懷有熱忱的革命者走了,袁世凱那些政客上來了,中國"進入了最適合玩弄權謀伎倆而不顧長遠國計之輩跳梁的時期".
內藤湖南以"跳梁之輩"形容袁世凱,也許過於貶低了中國第一位正式大總統。但是,如果客觀評述袁世凱的精神底色,顯然,這位中華民國的最高領導人,不是新人,而依然是舊人。
何以見得?還是讓事實來說話。
在成為中華民國第一位正式大總統、掌握最高政權時,袁世凱53歲。正是男人應當大有作為的英年,但他卻一門心思"尋找舊時光",最大的願望是不當總統當皇帝。袁世凱的孫子袁家誠,對爺爺的復辟舉動頗為不解,一次在與家人聚會時問:"我就是想不通,他為什麼一定要當皇帝呢?"
大師章太炎一言點到袁世凱的心裡蛔蟲:"元首不及世".
說白了,他就是想永遠不失去最高權力。不僅自己要權力終身制,而且後代子孫還可要世襲最高權力。這種思想,就是皇帝思想。要達到這一點,當然還是走老路:恢復帝制。這就是他的本色:投機。
袁世凱的總統府邸,沒有什麼現代思想書籍,即便是古書,他的閱讀興趣也十分有限。所以讀書少、現代思想幾無的這個大總統,封建思想非常嚴重。這一點從的他生活起居、家庭生活方式即可管窺一斑:完全是帝王式的。
史料稱,自1913年初袁世凱搬到中南海居住始就很少走出府邸,就連公務也大都在家裡辦理。這是典型的中國帝王式的生活作風。在中國帝制時代,皇帝們很少出宮,藉以顯示天子的神秘與高貴。這個袁世凱在中南海的府邸,早已等同古代帝王的紫禁城,是屬於他自己的王宮。
這裡,他在前宮辦公,後宮還住着他十個妃子"一妻九妾",以及32個"皇子公主",袁世凱一共17個兒子和15個女兒。這麼多的老婆和孩子,都要圍着一個人轉,討袁世凱的歡心。所有人,都要唯他獨尊,這種待遇,不是帝王又是什麼?
除了投機,袁世凱還有一個本色,那就是迷信。我們現在之所以把"封建迷信"視為一個詞組,就是因為它們一脈相承。封建者大多迷信,袁世凱亦如是。
袁世凱的迷信到了什麼程度?
有這樣一段記錄,說的是袁世凱"祖墳冒青煙"的故事:
作為"風水寶地",袁世凱老家祖墳一直有專人把守。一天,看墳人突然到袁府報告,說袁家的祖墳上長出了一根紫藤,有一丈多長,蜿蜒盤繞形似一條飛舞的巨龍。看墳人鄭重其事第說,這是個吉兆,象徵著袁家會出來一個真命天子,而這個真命天子就是袁世凱無疑。
袁世凱聽后,龍顏大喜,重賞了這個老家看墳人。而他的那群妻妾和孩子們,同樣歡天喜地,因為在他們看來,自己很快也會成為皇后、貴妃、王子、公主了。
可見,袁世凱的封建迷信思想響了整個家族。所以他的大兒子袁克定摸准了父親的脈,才做了制假報等一系列舉動,投其所好,助陣稱帝。
作為"准太子",袁克定不僅繼承了老子的封建迷信思想,而且還學到了老子的"詐"."不經製造,安有民意",這是袁世凱最得意的一句名言,老子這樣說,不是明顯教兒子學會造假"製作民意"嗎?兒子造假報紙,為帝制唱讚歌,難道不正是順了老子的意,承了老子衣缽,得到了老子的真傳么?
袁世凱稱帝敗后曾責罵袁克定"欺父誤國",還罵手下楊度等御用文人"誤我",只不過是揣着明白裝糊塗、找替罪羊罷了。
實際上,即便沒有袁克定楊度等人的鼓動,袁世凱依舊會稱帝,因為沒讀過現代思想書籍、滿腦子封建迷信思想的,已經深埋當皇帝的種子。那才是他人生的最高理想。
而什麼民主、憲政、共和,什麼"驅除韃虜,恢復中華",什麼中國的華盛頓,對他來說,根本不感興趣、不是他的志趣所在。
袁世凱一生一本像樣的憲政思想書籍都沒看過,也沒出過國,身為民國正統,他連共和是啥意思都不明白,弄不明白立憲是啥勞什子,他就知道一生拚命做官,撈取最高權力,什麼官政憲政,都是他攫取最高權力的手段。
"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生".
這是晚清大佬載灃,借用唐代詩人白居易的《對酒》詩句,對昔日同僚袁世凱的譏諷,恥笑他對這首家喻戶曉的詩意,竟也不懂。老袁這個幹練的傢伙,能力說的過去,知識有限;有些實踐,理論不行;徒有經驗,沒有思想。
帝制失敗后,袁世凱很快來到人生終點。彌留之際,他曾對幕僚吐露心聲:"我歷事時多,讀書時少,咎由自取,不必怨人。"
果真是"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他的這句話不僅善,而且真,算是說到了點子上了。
我這裡不妨總結得再精鍊些:因為讀書少,他沒有太多的信仰,所以做事善變,為了權利什麼都可以都不顧,故而做了些成就。當然,也因為讀書少,尤其是現代書籍閱讀的空白,他沒有新思想,不懂世界大勢,以"老花眼"觀世界,終致"政治失明".
一個沒文化沒操守的人,爬到新生中國的最高領導人位置。儼然,他靠的不是書,而是錢和槍,還有經驗情商。但是,徒有經驗情商的他,頂着一個滿清臣子的舊腦殼、爬上了最高位,能找到指引國民的新路標嗎?
我們知道,中華民族的第一個大總統是孫中山,這是位無可置疑的偉人,博覽中外群書,有"天下為公""三民主義""五權分立"等巨鴻為證。
但是,國父孫中山為了讓滿清儘快退位,只是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僅當了一個月。雖然他用滿腹經綸為脫離滿清統治的中國做了很多事,但一個月的時間畢竟太短了,一個被滿清野蠻異族統治長達兩百多年的巨大身軀,不可能在30天內脫胎換骨。
而袁世凱接任孫中山,從1912年初到1915年底,幹了3年正式大總統,1000多天的時間,足可以把一個國家舊貌換新顏。但他卻把中國一步步往回帶。因為這位脫身於滿清廟堂的大員,歸根結底是箇舊人,是個滿人統治下誕生的"奴才",而不是人才。
不讀新書只看假報,只憑滿清舊官場里折騰出來的實用主義智慧,維護自己的權力。這樣的人要想帶出一個新中華來,庶幾難矣。當年政壇,蓋因這樣的舊人太多,故無法帶領國民辭舊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