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小民教授在北京西單圖書大廈的講演
記得在上世紀60年代最常聽到的一句話是,讓哲學從哲學家的書齋和課堂中解放出來,成為群眾手中銳利的武器。那是一個階級鬥爭的時代,用鬥爭哲學去武裝群眾,可以讓群眾斗得更熱鬧,普及哲學服務於政治。如今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時代了,武裝群眾的應該是經濟學。這正是普及經濟學的現實意義之所在。
經濟學是什麼?
從我國目前的情況來看,經濟學的普及程度還相當低。建立市場經濟的改革是一場革命,需要有廣大民眾的參與和支持。當群眾對經濟學有所了解時,他們會更好地理解改革。在改革中,所有的人都要轉變觀念,而普及經濟學是有利於觀念轉變的。
網上有許多笑話都是嘲諷經濟學家的。有一則笑話說,經濟學的用處就是應付經濟學這門課的考試。在許多人看來,經濟學或者是經邦濟世的學問,太深奧;或者是經濟學家玩的遊戲,與群眾無關。其實這些都是誤解。
經濟學是一門選擇的科學。每個社會、每個企業、每個人都會遇到慾望與資源的矛盾,都必須作出選擇。一個人每天只有24小時,既要工作又要休閑,把多少時間用於工作,多少用於休閑,這就是一個選擇。一個企業資源是有限的,生產什麼產品與勞務,也是一個選擇。一個社會既要實現效率,又要實現公平,這還是一個選擇。當然,經濟學並不是為我們遇到的各種矛盾問題提供現成的答案,而是告訴我們分析與解決矛盾問題的方法和思路。
在《拉封丹寓言》中有一頭著名的布利丹毛驢,它面對兩捆乾草不知該吃哪一捆好,最後竟然餓死了。布利丹毛驢面臨的其實就是經濟學家所說的選擇問題。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作出某種選擇必定要放棄另一些選擇。為了某種選擇而放棄的其他選擇稱為某種選擇的機會成本。例如,選擇上研究生就要放棄工作機會。如果大學畢業可以找到年薪3萬元的工作,上一年研究生的機會成本就是3萬元,因為作出上研究生這種選擇必須放棄工作的選擇。
人們作出選擇是為了實現最大化的目標,例如個人幸福的最大化、企業利潤的最大化、社會福利的最大化等等。其實,最大化是所有動物的本能,是所有動物有意或無意的行為目的。仔細觀察動物的行為,野獸捕獵物,蜜蜂建蜂房,都符合最大化規範。那麼,人比動物強在什麼地方呢?動物追求最大化是憑本能,人追求最大化是靠理性。這種理性就是經濟學的分析方法。經濟學家的研究發現,可以通過對增量的分析來找出實現總量最大的方法。比如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利潤是總收益與總成本之差。通過分析總收益與總成本增量的變動可以找出實現利潤最大化的正確方法。經濟學家把產量增加一個單位而引起的收益增加稱為邊際收益,成本增加稱為邊際成本。他們證明了當邊際收益等於邊際成本時,產量就能實現利潤最大化。這是對許多企業實踐經驗的理論總結,被實踐證明是正確的。用這個原理去指導企業生產就可以少走彎路,少交學費。經濟學家分析增量的方法稱為邊際分析法,現在已經得到了廣泛運用。在追求最大化中採用這種分析來作出決策,會使決策更加理性和正確。從這個意義上說,經濟學是一門使人更理性更聰明的學問。了解經濟學能提高我們的分析與決策能力。
當人們談到最大化時往往有些誤解,例如,把人的目標定義為收入最大化,或者把社會的目標定義為GDP(國內生產總值)最大化。其實經濟學家所說的最大化不是一元的最大化,而是多元的最大化。如果僅僅把人的目標作為只包括收入的一元函數,為了使收入增加而不惜一切代價,其結果往往是,人生並不幸福。只有把人的目標作為包括收入、社會地位、家庭生活、人際關係等在內的多元函數,追求這種多元函數均衡的最大化,人才會幸福。同樣,一個社會也不能把GDP作為唯一的目標。社會只有把GDP、社會公正、生態平衡等等作為目標,求得這些目標的平衡,即全面協調發展,才有整個社會福利的提高,才是理想的社會。經濟學家認為,只有達到多種目標的均衡才能實現最大化。當我們理解了這一切時,才能理性地設計人生與社會的目標。正是在這種意義上,英國大文豪蕭伯納把經濟學稱為“使人生幸福的學問”。
我們的社會正處於轉型時期,我們的目標是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鄧小平同志曾指出,我們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在運行方式和調節方法上是一致的。要建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就必須了解市場經濟的規律。現代經濟學正是對各國市場經濟共同規律的總結。了解經濟學可以使我們在建立市場經濟體制中事半功倍。我們在改革中走了一些彎路的原因之一正是對經濟學了解太少。例如,現代經濟學把產權明晰作為市場經濟的基礎,當我們沒有認識到這一點時,國有企業讓利放權、承包制等方法都沒有成功,只有認識到這一點,把產權明晰、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作為中心時,國企改革才能有突破性的進展。
一些企業家錯誤地認為,不學經濟學照樣能成功。應該說,企業家是天生的,不是學經濟學學出來的。在經濟發展之初,許多人儘管不懂經濟學,甚至沒有文化,但憑着他們對市場的敏感、膽識和勤奮成功了。然而在企業做大之後,還是這樣幹下去,就難免會有失敗的危險。在改革開放之初許多成功的企業家都先後倒下去了,其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但不懂經濟學、違背經濟規律蠻幹是一個重要原因。現代企業家需要文化,就包括要有經濟學修養。一個天才的企業家可能會有一時的輝煌,卻難得基業長青。天才企業家也必須學習,學習經濟學和其他知識,經濟學可以為天才企業家添翼。
在市場經濟中,經濟學是每個公民必須具備的素質之一。經濟學從無到有,發展為今天的“顯學”,這說明經濟學是有用的。從我國目前的情況來看,經濟學的普及程度還相當低。建立市場經濟的改革是一場革命,需要有廣大民眾的參與和支持。當群眾對經濟學有所了解時,他們會更好地理解改革。在改革中,所有的人都要轉變觀念,而普及經濟學是有利於觀念轉變的。
經濟學家該做什麼?
經濟學正在成為“顯學”,經濟學家正在走紅,有的進入政府當官,有的進入企業發財。其實這並不是經濟學家的正路。經濟學家應該是學者,學者是做學問的,學問不是升官發財的工具。經濟學家的任務,一是從事研究工作,二是把經濟學知識普及給大眾。
經濟學被稱為“顯學”,說明社會對經濟學的重視,但也產生了一些不好的後果。這就是一些經濟學家以“經邦濟世者”自居,到處指手畫腳,大有“捨我其誰”的氣勢,其結果危害了他人與社會。所以,也有人把經濟學家稱為“亂世者”。
經濟學家“亂世”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把理論當作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教條,不顧實際情況地照搬。在經濟學中,任何理論都是有前提條件的,也只有具備這種條件才適用。離開了這種前提條件,任何正確的理論都會產生不利的後果。一些經濟學家強調用市場方式來調控宏觀經濟,如用利率等手段來進行引導。這本來不錯,但市場引導的前提是市場機制完善,企業是獨立的決策主體。如果不具備這些條件,市場引導基本是無效的。就我國而言,市場經濟體制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國有企業控制着國計民生的關鍵部門。這些企業仍由政府控制,還沒有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企業。國企的決策在很大程度上還不取決於利率,或者說對利率的變動不敏感。許多民營企業無法從銀行得到貸款或進入資本市場,利率的變動對它們的影響也有限。尤其是地方政府的投資與利率關係更淡。在這種情況下,把利率作為宏觀調控的工具,作用就極為有限了。上世紀九十年代後期,我國銀行曾七次降息,但對經濟的拉動作用並不大,前不久的提息對抑制經濟過熱作用也不明顯。在經濟手段作用有限的情況下,宏觀調控不得不用行政手段。用經濟手段來實現宏觀調控是我們的目標,但目前還不能完全做到,這是國情決定的,西方那一套宏觀調控方法現在不一定也適用於我們。一味強調市場方式調控,經濟豈不失控?
其實,即使是完全的市場經濟國家,經濟政策也並不完全是根據經濟理論(儘管是正確的理論)制訂的。政策制訂不僅要考慮經濟,還要考慮社會、政治等多種因素,有時這些因素甚至比經濟因素還重要。比較成本是公認的真理,由此得出的政策應該是自由貿易,但許多國家,甚至像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仍然在實行某種貿易保護。這時起作用的不是經濟理論,而是政治需要。小布什總統對進口美國的鋼鐵提高稅率就是擔心得罪美國的鋼鐵從業者(包括股東、經理人員和工人),從而失去選票。像日本和韓國這樣的國家,拚命限制農產品進口,以至於國內農產品價格奇高,不是因為在經濟上有利,而是怕得罪農民,社會不安定。
由此看來,如果經濟學家死守那些自以為對的教條,是不能制訂出好政策的。讓經濟學家治國,國家也許會亂。當然,我們這樣說,決不意味着經濟學家在制訂政策中一無所用。經濟學家研究出來的理論總是政策制訂的重要依據之一。沒有正確的理論就沒有正確的政策。只要不是教條式地照搬,理論還是有用的。同時,經濟學家如果既精通理論又了解實際,仍然可以提出有益的政策建議或對某種政策提出批評。應該說,在中國經濟改革過程中,一批精通現代經濟理論又熟悉中國國情的經濟學家起到了積極作用。這說明,經濟學家只要擺對自己的位置,仍然是大有可為的。
經濟學家近年來還熱衷於為企業出謀劃策。把經濟學理論運用於企業實際是經濟學家的作用之一。但要做到這一點更不容易。企業千差萬別,一種理論不可能適用於所有企業。一些經濟學把某些成功企業的經驗上升為理論,稱為“模式”,並向其他企業推廣。這樣的人大概十個有九個要失敗。比如,有些企業是由一元化向多元化而做大做強的,另一些企業則是由多元化向一元化而做大做強的。如果不了解企業的實際情況,套用一個模式,哪有不敗之理?一些經濟學家理論懂得不少,但對企業實際並不熟悉,讓這些經濟學家去為企業諮詢出招,企業會深受其害。經濟學家只有深入企業才能為企業服務,可深入企業又談何容易啊!
當前,經濟學家正在走紅,有的進入政府當官,有的進入企業發財。其實這並不是經濟學家的正路。經濟學家應該是學者,學者是做學問的,學問不是升官發財的工具,而是知識的積累。我想,以做學問為目的的經濟學家有兩個任務,一是從事研究工作。經濟學家的任務主要不是改造世界,而是認識世界。認識世界就是要不斷深入對經濟規律的認識,並將之上升為理論。也許在書齋中從事這種研究工作的人並不需要很多,但一定要有這種經濟學家。從短期來看,這些經濟學家也許沒用,但從長期看,他們推動了經濟學的進步,深化了我們對現實經濟世界的認識,他們是人類世界精神文明的創造者。現在這樣的經濟學家的確是太少了。
經濟學家的另一個任務是把經濟學知識普及給大眾。許多著名經濟學家,如美國的弗里德曼、貝克爾、諾斯、曼昆、克魯格曼等,不僅是經濟學大師,而且也是普及經濟學的高手。要把深奧的經濟學道理講給公眾,讓他們聽得懂、願意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首先要有深厚的經濟學功底,其次還要有清新、生動、幽默的文風。普及經濟學不是在課堂上講課,而是讓公眾在輕鬆、活潑、有趣的閱讀中了解經濟學的真諦。
總之,我認為,只要給自己定位準確,經濟學家就是有用的。
如何學習經濟學?
經濟學就在你身邊。如果你僅僅只想了解經濟學道理,完全可以不需要數學工具。經濟學道理既可以用高深的數學工具進行表述,也可以用通俗、生動的語言來表述。所以完全不用把經濟學神秘化。
許多人都很想學點經濟學,但一看到滿篇的數學方程式和圖形,腦袋就大了,實在讀不下去,也讀不懂。還有不少人認為,現代經濟學運用了數學,沒有數學功底就沒法學經濟學。其實這也是一種誤解。
現代經濟學的確運用了數學工具,有些還相當高深,但經濟學決不等於數學。經濟學是對人類社會經濟行為與經濟規律的認識,它來自活生生的現實生活。我們每個人也都在自覺或不自覺地運用經濟學的道理。用一句話來說,經濟學就在你身邊。經濟學家用抽象的推理、圖形和數學工具來表述和論述經濟學道理是理論化本身的需要,也有助於使對世界的認識更深入、更準確。如果你立志做一個專業經濟學家,抽象思維的能力和數學工具是必不可少的。但如果你僅僅只想了解經濟學道理,完全可以不需要數學工具。經濟學道理既可以用高深的數學工具進行表述,也可以用通俗、生動的語言來表述。所以完全不用把經濟學神秘化。
學習經濟學當然要了解一點基本概念與理論,因此,學習經濟學最好從系統地讀一本教科書開始。教科書是一門科學全面、系統的總結與概述,從讀教科書開始學一門科學是一條捷徑。經濟學的教科書非常多,一般讀者只要選一本就可以。我寫過《經濟學是什麼》,這是一本最簡單的教科書。全書沒有一個數學公式,也沒有一張圖,全部用文字表述。全書雖然只有15萬字,但較全面系統地介紹了當代經濟學的基本知識。這本書的發行量在10萬冊以上。如果還想對經濟學有更多了解,可以讀美國經濟學家曼昆的《經濟學原理》。這本書暢銷全球,寫得通俗、生動又有趣。
讀經濟學教科書是入門,但僅僅讀教科書,對許多道理還不能理解得很深刻,因此還可以讀一些其他的書。經濟學家寫的普及經濟學的著作,中外都有很好的。這些書一般是用通俗的事例解釋經濟學道理。這類書不是系統的經濟學教科書,但圍繞某些重要問題,講得會更深刻,或者更容易理解。類似的書市場上有不少,如美國經濟學家貝克爾的《生活中的經濟學》等等。這方面,我自己也做了一些嘗試,比如最近出版的《寓言中的經濟學》,我用古今中外65個寓言故事講了65個經濟學道理。乍看起來,產生於遠古、流傳於民間的寓言和產生於近代、講授於課堂上的經濟學,並沒有什麼相通之處。一個是下里巴人,一個是陽春白雪;一個具體生動,一個嚴肅抽象。但我在夜深人靜讀寓言和經濟學時,總感到它們是相通的,在不同表述方式的背後都體現了相同的道理。寓言講的是動物或人,反映的是人性以及做人的道理。經濟學用的是邏輯推理和數學工具,分析的是人類行為。無論在寓言中還是經濟學中,人性是共同的,做人或做事的道理也是相同的。寓言用原始質樸的方式表現了當代經濟學中的許多深奧道理,經濟學用現代精緻的方式再現了寓言中的許多簡單道理。我希望用大家喜聞樂見的寓言故事介紹一些基本經濟思想,分析各種現實問題,能引起更多人學習經濟學的興趣,也使人們能更容易地接近、感悟和接受經濟學。
近年來,很多經濟學家在許多報刊上都開闢了專欄,用經濟學道理點評各種經濟事件,或大或小,或重要或不重要。許多專欄文風也清新、風趣,值得一讀。讀這些文章不僅可以增加自己的經濟學知識,而且可以學習如何運用經濟學來分析現實問題,這對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頗有幫助。
經濟學是一個大範圍,包括了不同的分支,在有了經濟學的基本知識后,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與需要,有重點地讀。從事企業管理的可以讀一點管理經濟學,關心國家大事的可以讀一點宏觀經濟學,有志於個人理財的可以讀一點金融學的書,從事國際貿易的可以讀一點國際經濟學等等。
當然,經濟學不僅要讀、要學,還要用。對大眾來說,學的目的並不是從事這個專業,因此學的重點還是要學會像經濟學一樣思維,即用經濟學的知識和方法來分析自己所遇到的各種問題,並解決這些問題。這就要邊學、邊思、邊用,三者同時進行,你才會學得有趣,能學進去,並且學了以後有用。
從根本上說,學習經濟學和學習其他科學一樣,是為了提高自己的整體素質。也許在開始學習經濟學時,你並不會感到它有多少用,起碼不會立竿見影,學了就可以有效。但這個學習過程是一個逐漸提高自己整體素質的過程,有一天你一定會發現,自己分析問題的水平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強了。有了這種素質,什麼工作都能做好,對人生也更充滿了希望,你人生的路會走得更好。這時,你會更深刻地理解蕭伯納的那句話:
經濟學是一門使人生幸福的學問。
(這是梁小民教授2005年1月12日所作的演講)
講演者小傳
梁小民
1943年出生於山西。北京大學經濟系經濟學碩士,1994年在美國康奈爾大學學習、研究。曾任教於北京大學、北京商學院,現任清華大學EMBA特聘教授、國務院特邀監察員、國家價格指導委員會委員等職。從事當代西方經濟學教學與研究,並致力於經濟學的普及推介工作。已出版專著、譯著、教科書50餘種。代表性譯著有《經濟學原理》(曼昆著)等;代表性著作有《經濟學是什麼》、《黑板上的經濟學》、《微觀經濟學縱橫談》、《宏觀經濟學縱橫談》、《寓言中的經濟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