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投資者不了解投資限制和科學的資產配置,不能使已創造的財富保值增值。而那種沉湎於偶爾賺取高收益的心理,只會助長一般投資者更進一步的盲目投資行為。
如果手頭有30萬元打算投資,你會怎麼做?有很多人會說,幹什麼不行呀?我可以在北京按揭貸款買一套房,2008年以前房價必漲;現在股市見底了,投資股市必定撈一把等等。有趣的是,這些投資觀點得到很多人的認同,甚至一些銀行客戶經理也這樣認為。但是,這樣的投資結果如何呢?不排除少數人投資收益很好,有些人甚至取得了100%以上的收益。
但我們更常聽到的說法是:我1999年開始用10萬元投資炒股票,曾賺到100萬,可現在連5萬都不到了;我去年用所有的錢按揭貸款買了3套房,可現在政策變了,房價跌了,賣房賠本,租出去吧,月租還月供還差2000元等等。
為什麼會造成這樣的結果呢?一言以蔽之,很多投資者不了解投資限制和科學的資產配置,不能使已創造的財富保值增值。而那種沉湎於偶爾賺取高收益的心理只會助長一般投資者更進一步的盲目投資行為,由此導致很多投資者從浮盈走向虧損,或者淪為負資產的承受者。為什麼在理財規劃中投資限制和資產配置如此重要呢?我們先看兩個關於投資限制的規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簡稱SEC)規定,一個合格的投資者應至少具備以下條件之一:年收入在20萬美元以上;夫婦兩人年收入達到30萬美元以上;擁有100萬美元以上的凈資產。
中國銀監會發布的關於徵求《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風險管理指引(徵求意見稿)》意見的公告,其37條規定:商業銀行應綜合分析所銷售的投資產品可能對客戶產生的影響,確定不同投資產品或理財計劃的銷售起點。保證收益理財計劃的起點金額,人民幣應在5萬元以上,外幣應在5千美元(或等值外幣)以上;保本浮動收益理財計劃的起點金額,人民幣應在8萬元以上,外幣應在5千美元(或等值外幣)以上; 這兩個規定給了我們什麼啟示呢?顯然,這都是由政府規定的投資限制,似乎政府對於投資都有"嫌貧愛富"的嫌疑。可從美國經濟發展史看,1929年的股災和1987年的股市黑色風暴曾導致許多中小投資者顆粒無收,險些造成金融危機和社會動蕩。歷史的教訓告訴人們,中小投資者的抗風險能力較差,限制投資行為可以起到保護投資者和穩定社會的作用,由此可見投資限制的重要性。
有些人可能會說,這不是消極理財嗎?差矣!這是穩健理財。
在投資理財時,我們要隨時看到一枚硬幣的正反兩面。短期來看,穩健理財的效果可能趕不上積極型的投資;但在遇到市場下跌、家庭遭受意外,的保障能力又是顯而易見的。而從長期來看,它就像一把保護傘,在滿足客戶需求的同時造就了美好的人生。 說到這,我想起了足球世錦賽和美國NBA職業籃球,近幾年裡,這兩個世界著名的賽事有一個共同點:最後獲得冠軍的球隊必定是"防守反擊"出色的球隊,而以"全攻全守"聞名於世的荷蘭足球隊雖然球星如雲,看他們的比賽最有活力,最精彩,而最後的比賽結果往往讓人引以為憾,NBA職業籃球里同樣有這樣的球隊,勝敗的原因大家都清楚。
球場上的道理在投資理財中也很適用,理財規劃的第一步便是做好必備的"防守",即構建家庭的流動性計劃和保險規劃,然後便是"遠期防守",即教育金儲備計劃、退休和遺產管理計劃(對於某些客戶也可能是即期的)等,在此基礎上才可"相機出擊",獲取最大限度的投資收益。 理解了上面提到的一些投資限制,對於資產配置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事實上,投資限制涉及到很多重要的風險管理問題,但它的作用不止於此。科學利用投資限制,可以協調家庭保障和投資的關係,優化投資組合。
隨着WTO進程的逐步加快,國內市場正逐步向國際市場開放,資本市場也將逐步開放,財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世界各地流動,它不會在某一個地方永遠停留。因此,要想讓自己的金錢像熱戀情人一般不離左右,保守的無風險理財方式早已過時;而在積極投資的同時,加入投資限制的理財方式必將引領理財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