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中等職業教育示範學校建設方案
長春水利電力學校
一、指導思想與建設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遵照《國務院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及《水利部關於大力發展水利職業教育的若干意見》,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結合的發展道路”的辦學方針,以育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學為重點、以質量為生命、以創新為途徑,實施校校、校企聯合辦學方略,採取多形式、多層次、多渠道的辦學模式,構建人才成長立交橋。協調發展,凝鍊品牌,打造標準,服務示範,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和《吉林省增產百億斤商品糧能力建設規劃》目標服務,為水利中等職業學校示範。
(二)建設目標
以專業建設為核心,完成8個重點建設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和專業教學體系標準、課程標準的制定;建成一批融教學、培訓、職業技能鑒定、技術研發功能於一體的20個實訓基地;建設8個符合職業性、開放性內在要求的、專兼結合的、“雙師”素質的專業教學團隊。在提高社會服務能力、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取得明顯進展,將學校建成一所具有水利水電特色的示範性中等職業學校。
(三)建設內容
1.基礎設施建設
通過籌措資金,對兩校區進行改造、建設,進一步完善教學、實驗條件。到2010年,擴建教學樓面積27000O;建設建材實驗室、電廠仿真實驗室、水輪機調節實訓室、水輪發電機組實訓場、繼電保護調試實驗室、焊接實訓場。
學校還將自籌資金配套建設服務於公共課教學的語音教室、多媒體教室、計算機教室及相應的設備。
2.信息化建設
信息化建設包含網絡基礎設施和網絡資源建設兩個方面。校園網已完成千兆主幹、百兆桌面的建設任務,覆蓋整個校區。目前已從基礎設施建設轉向教學資源建設。包括:一是標準資源庫,存儲職業標準和證書信息、崗位群需求與核心能力分解信息、專業教學標準和課程標準等,為學校制定培養目標和專業設置提供依據;二是教學資源庫,存儲各科教學課件、經典案例、精品課程和輔助學習包等,為學校提供優質的課程資源;三是特色資源庫,收集中職教育最新的研究成果、教學教法的改革經驗、最新行業動態和新派生的崗位信息,為學校先試先行提供理論支持。
3.實訓基地建設
(1)建設思路
以職業崗位核心技能培養為目標,以課程體系要求為依據,以教學模式實現為主線來開展專業實訓基地的建設。做到“四個結合”,即:體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結合,課程實訓與綜合實訓有機結合,仿真模擬與實際操作有機結合,校內實訓與校外實訓有機結合。堅持“三項原則”:創新性原則。通過校企合作、以產養學的新模式,多方投資的新體制,市場經營的新機制來建設。通過市場化運作和成本核算,以產養學,實現實訓基地效能最大化、教學成果最優化和社會效益最大化;職業性原則。按照職業崗位(群)對技能的要求和教學大綱的要求,實訓基地建設內容儘可能創造企業的真實場景,營造真實的職業環境,模擬職業崗位進行實際操作訓練和技術培訓;開放性原則。在承擔專業技能實訓的同時,承擔社會及水電行業職業技能培訓任務,使實訓基地在地方經濟、行業中發揮服務和輻射作用。
(2)建設目標
建成融教學、培訓、職業技能鑒定功能於一體的,具有明顯中職特色的,綜合性、現代化、開放式的,能體現“教學做”一體的實訓基地。
(3)建設內容
根據技能人才培養的需要,建設校內實訓中心,更新教學設施和儀器設備,增加模擬和仿真實訓條件,建設有真實工作環境的實訓室。三年內,完善更新12個,新建6個校內實驗實訓室;與企業合作建立實訓基地,使校外實訓基地總數達到20個。
4.師資隊伍建設
(1)建設思路
按照開放性和職業性的內在要求,進一步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把8個重點建設專業的教學團隊建設成一支專業帶頭人優勢明顯,“雙師”結構合理,具有一定實踐教學能力和科技開發服務能力,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師資隊伍。
(2)建設目標
三年培養、引進15名能夠把握專業技術改革方向且精通企業行業工作程序的技術骨幹為“雙師型”專業帶頭人;聘請60名行業企業的專業人才和能工巧匠,擔任實踐環節的指導教師,形成一批把握行業企業最新技術動態的領軍人物。
(3)建設途徑
——加大引進。根據重點專業對人才的需求,加大引進高技能、高技術、高素質人才,尤其是專業帶頭人和骨幹教師,以改變現有教學團隊的結構。
——着力培養。制定並落實重點建設專業教師輪流下企業頂崗培養的計劃。鼓勵重點建設專業帶頭人或骨幹教師在企業中兼職,參與企業技術指導和產學研項目開發。有計劃地選派重點建設專業帶頭人或骨幹教師參加職業教育專項培訓。
——積極聘請。聘請企業行業技術骨幹或能工巧匠承擔實訓環節教學。
5.課程體系建設
(1)建設思路
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技能培養為核心”的方針,堅持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強調課程體系的職業性和開放性,建設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綜合素質教育相統一的教學體系。課程設置要體現職業崗位的能力要求,專業核心課程與職業崗位能力應緊密對應。通過重點專業建設,建成省、市級優質課15門;省、市內領先的課件15門。
(2)建設原則
——突出對學生職業崗位關鍵能力與職業道德培養,將能力培養貫穿於教學全過程。制定能力要求明確的考核標準。
——教學計劃與課程內容應體現職業崗位能力的要求。按照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學時1:1原則,構建課程體系。
(3)課程體系的構建
以項目為導向。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採取以問題、項目為中心的原則整合課程內容,根據課程培養目標所規定的職業能力設定工作項目,以工作項目為軸心整合課程內容形成課程單元,課程單元要和職業能力相對應,課程內容由基礎知識、專業技能和擴展知識組成。要充分體現課程結構、課程定位和課程內容的職業性,形成理論教學+認識實習+教師導學+校內實訓+校外實訓的課程教學體系。
以任務為核心。以工作任務為中心,以現場模擬與實際操作為載體、在實際訓練中進行能力培養,幫助學生掌握知識、方法、技巧。探討“教學做”緊密結合的教學方法,融“教學做”於一體,實現課程教學實施方式的根本性轉變。
以“雙證書”為目標。構建以職業能力為主線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環節,將“雙證書”教育融入教學全過程,學生學習相關課程后可直接參加職業資格證書考試,使學生在學期間獲得畢業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
6.教學管理改革
(1)改革思路
根據職業性與開放性的要求,針對“工學結合、半工半讀”模式的特點,創新教學管理模式,使教學管理從校內向企業延伸,使實訓環節管理規範化。
(2)改革內容
——實行彈性學制和學分制。彈性學制突出教學方式的靈活性。根據行業特點,企業需要及學生個體實際,逐步推進學生自主選課、選教師、選上課時間的進程。學分制建立在模塊式課程計劃基礎上。模塊式課程體系由公共平台課模塊、職業崗位能力模塊組成。公共平台課模塊主要包括公共課與基礎課。學生完成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后,可根據自身能力和就業期望,選擇不同的職業崗位能力模塊;職業崗位能力模塊主要由專業核心課程、主幹實訓課程、職業崗位技能、頂崗實習等組成,學生按要求完成選定的職業崗位能力模塊並取得學分。
——改革實踐環節管理。探討實訓環節的“課程化管理”,即根據職業崗位能力的要求,制定實踐教學大綱,確定實訓內容和實施辦法以及考試考核辦法。聘請企業、行業人員參與實踐環節有關文件的修訂,與企業共同制定實驗、實訓、實習等環節的評價標準和質量監控辦法,將企業評價引入教學評價中;對學生在企業的實習實訓環節實施員工式管理,探索學生實訓與頂崗實習的新模式。
——改革考試方法。改革考試方法,推行考教分離。在考核內容上,注重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和技術應用能力的考核,特別注重實效和學生職業能力考核。在能力考核上實施“以證代考”,並將企業評價與學校考核相結合;在課程考核上採用“開卷+閉卷”、“筆試+口試”、“實際操作+答辯”、社會調研報告等形式進行,以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提升現代化管理手段。為適應“工學結合、半工半讀”等教學模式的實施,學校在實行彈性學制的基礎上,開發柔性化的教學管理系統,對不同的教學模式採取相應的模塊化管理,以滿足“小批量、個性化、不同類別”的頂崗實習、訂單培養、項目需求等“工學結合、半工半讀”學習形式的要求,強化各類實踐教學、理論教學和學生管理工作。
7. 和諧校園建設
以安全穩定為基礎,以學風、校風和文化建設為核心,以依法治校為手段,以黨的建設與思想政治工作為保障,努力構建和諧校園。實現師生員工的和諧、校園文化的和諧、管理機制的和諧、收入分配的和諧、校園內外的和諧,使正氣得到有效弘揚,勞動創造得到有效尊重,公正誠信得到有效彰顯,教學科研水平不斷提高,學習工作條件不斷改善。把學校建設成為“民主法制、安定有序、勤政廉政、和諧共事、環境優美、持續發展”的和諧校園。
二、專業建設
學校在充分調研、考核、遴選的基礎上,重點建設水利水電工程技術、水電站電氣運行與檢修、工程測量、、農田水利工程、機電排灌、電廠及變電站電氣運行與檢修、熱動、風電等8個專業。
(一)建設思路
以更新辦學理念和教育思想觀念為先導,堅持“四個根據”(根據市場需求設專業、根據企業要求定課程、根據崗位標準練技能、根據社會評價驗質量),建立專業設置與調整的機制,優化專業結構,以8個重點專業為龍頭,在實訓基地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改革、教材建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升服務能力等方面,進一步體現職業性與開放性,突出專業特色,發揮輻射示範作用,為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和吉林經濟的發展培養一大批中等技能人才。
(二)建設目標
以適應職業崗位發展對人才的需要為目標,以職業崗位能力需求為主線,設計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制定培養方案。推行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突出教學過程的開放性和職業性;依託行業和企業,根據崗位的職業標準,構建專業教學標準、課程標準,將“雙證書”納入教學體系,構建面向社會行業企業,滿足技能人才培養與終身教育需要的教學體系;建設能夠滿足學生職業技能培養與師資培訓需要的、融“教學做”一體的實訓基地;建設一支學歷、職稱、年齡結構合理、具有先進職業教育理念和水平的“雙師型”教學團隊;帶動專業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的全面提高,創立水利中職教育專業品牌;努力發揮專業建設的示範作用和輻射作用;將水利水電工程技術、水電站電氣運行與檢修、工程測量、農田水利工程、機電排灌、電廠及變電站電氣運行與檢修、熱動、風電專業建設成省內一流的示範性專業。在全日制校生規模達到2000人,非全日制培訓人數2500人。
三、建設進度安排
2008年,構建各重點建設專業課程體系,制定專業教學標準、課程標準和課程教學大綱,確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彈性學制、學分制等制度,在2009級學生中執行。
(一)基礎設施建設進度
擬投資3500萬元,對兩校區進行改造、建設,擴建教學樓面積27000O,分三年實施
(二) 優質核心課程建設進度
擬投入資金50萬元。計劃建設省、市級優質課15門、製作多媒體課件30個,分三年實施。
(二)實訓基地建設進度
擬投入資金600萬元。計劃在三年內分期建設完成,各專業的實訓基地均安排在一個年度內建設完成,以形成教學能力。
(三)師資隊伍建設進度
擬投入資金150萬元。計劃引進或培養專業帶頭人15名、引進或培養骨幹教師20人,聘請來自企業的工程技術人員、能工巧匠60人,分三年實施。
我校國家示範校建設所需各項資金共計:4300萬元。
四、保障措施
(一)資金保障
一是省財政下撥的正常行政事業經費,多年來穩定可靠,每年還有一定幅度的提高。
二是水利廳十分重視和支持學校的建設和發展,從全省水利基金中按一定比例提取教育經費支持學校建設,計劃2008-2010年期間投資4000萬元,為學校的發展提供可靠的物質保證。
三是爭取吉林省政府每年對中等職業教育專項資金的支持。
四是學費、培訓、承擔省內外水利工程設計項目等收入。
五是調動行業、企業對長春水利中等職業示範學校建設的支持。
(二)組織保障
1.建立由水利廳主管領導參與的水利示範性中等職業學校建設領導小組。加強對長春水利示範性中等職業學校建設的領導。
2.學校成立由校長挂帥的示範性建設領導小組,負責項目整體建設的組織工作。領導小組下設示範學校建設辦公室,負責項目的實施、推動、檢查等工作;
3.成立示範性院校建設工作運行監控中心,並建立信息採集和績效監控系統,以確保長春水利中等示範學校建設計劃的全面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