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1000字(一)
冬青花
好多個春了,我一直看着冬青花開。也好多次了,我總是在冬青花開的時候折下一小穗,悄悄地遞到鼻邊,反覆的聞着它那散發著幽幽的清香。
我承認我不注意冬青這花當它衰敗的時候會是什麼模樣,也許是很凄美的吧,也許也是很壯烈的吧?
春意正濃,氣暖怡人。上班的閑隙里,我在一片綠草地上漫步,看書,思索。
遙望着小鎮的街道,總感到它許久以來是那樣的冷清,孤寂,讓人心寒。看來今天也不會生出什麼特別的地方吧,我在想。不過,好奇的雙眼還是期盼能在那冷清的街上獵奇到什麼?
一切如故,除開一些稀疏的人影,最顯眼的就是那一樹正迎春怒放的冬青花!
往日默默無聞的一棵樹,多少次路過它的身旁都不注意,今天它卻在遠處牽引着我的視線。就像我們人吧,當誰在我們周圍默默流汗,悄無聲息的奮鬥時,又引起誰的注意?只是當他一鳴驚人的時候,我們才悟出他早就存在了與生俱來的一種美。因此,善於發現美的伯樂,不得不令我們肅然起敬啊!
我旁邊也有一排修整得像一塊磚的冬青,但它四季常青,也不開花的。街道旁的那棵冬青,無拘無束的生長着,從不遭受剪刀的修理和園丁的指指劃劃。遠遠看過去,它極像老女人的頭髮,雪白的髮絲散披下來,飄逸中略顯一絲野性。
冬青的花在開,開得正濃,開的正緊,像在趕集,每一枝都爭先恐後的。
許是花開得太多了吧,一穗一穗的壓彎了枝頭。在遠處凝視它,隱隱約約地聞到縷縷清香。
論貌美,論濃艷,冬青花是排不上號的。它的花骨朵就像一粒粒米白色的沙子,白里泛黃。一粒粒打着球兒精緻着,粉嫩着,透出一股子噴薄的生命力。綻放的花瓣也是小得像一粒穀子,近看,你便會發現,冬青花白中透着淡黃,淡黃中隱隱藏着嫩嫩的草綠來。無論是白,是黃,還是綠,都像是被晨露洗了似的,顯得潮潤、明亮、富有溫馨、甜蜜、清香感。
它不是花中的大家閨秀,而是小家碧玉。
它不喜歡濃抹,卻鍾情於淡妝;它也不喜歡大肆宣揚,卻深藏不露。它用自己的幽香引來了蜂圍蝶陣,它也用自己的含蓄之美贏得了人們的垂青,讚歎,傾倒。
在以前中學的校園裡,我就是在一次偶然的路過時發現了它的,而且還是在一個比較幽靜而且人跡罕至的角落裡。也算得上是機緣巧合吧。在這之前我是想不到它還會開花的。因為在我們的意識里,常常是見它在庭院里被園丁修整得很完美無缺的一排排,方的,要麼就是圓的。
但我卻是喜歡沒有被修整過的冬青樹,也喜歡冬青的花。喜歡它在不被人知道的角落裡獨自散放一份淡淡的清幽,無怨無悔的在春天裡奉獻自己生命中最絢麗的一刻。它無憂無求,並不刻意去轟轟烈烈地活着,但求生命里的那份純真與靜美。
摘抄1000字(二)
那一抹憂傷的底色
自古以來,書信都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素有鴻雁傳書之說。在歷史長河裡,它不單是一種聯繫方式,更是一種古老的文化,這在文學作品中都有深刻的體現。面對着破碎的山河,想起遠方的家人,杜甫寫下"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思念之情躍然紙上;岑參在西征的途中寫下"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這一封信,彌足珍貴,滿紙都是對親人的牽挂;面對君王,諸葛孔明寫下了可歌可泣的《出師表》、李密的《陳情表》,也感人肺腑,一番忠義之情,令人欽佩!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可見,書信在中國古代的地位,是何等重要!面對這一種古老而悠久的文明,我們是滿心歡喜地接受!
但是今天,它卻遭受着一種嚴峻的挑戰。
在二十一世紀信息高度發達的時代,聯繫方式也日趨多樣化。手機聊天,電子郵件,漂流瓶……可以說是五花八門,無論那個階層的人,都在頻繁地使用。當然這種方式是好的,給我們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我們對其是抱着一種認可的態度。而且,每天都在大量地使用,這已經融入了我們的日常生活,成為我們生活的必需品。
如果讓我選擇,我無法說出那一種方式更好,因為它們都曾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改變。也許,你認為,郵件省錢,效率高;寫信貴,速度慢。但是,面對着整齊劃一的電腦打印的文字,我們已經有一種視覺上的疲勞。而,書信,可以很好地抒發我們的情感,它給我們的意義早已超出了字面的範疇!
當投身軍營的士兵,每一次收到家裡的來信,都會壓在枕下,反反覆復地閱讀,也許,你認為這只是一封信,但你可曾想過,這裡面包含了多少的期盼與等候;
當留守在家的孤寡老人,他無法使用現代先進的溝通工具,收到遠方子女的來信時,內心是怎樣的一種激動;
當身處逆境之時,收到朋友的一封來信,縱然是簡簡單單的關心的話語,也足以讓你感動得淚流滿面。
我們在電視上,也看見過許多貧困山區的兒童,他們和許多城市的孩子交朋友,都是靠書信來往。就是這小小的書信,讓愛心之路得以延續。當鏡頭給到那群可愛的孩子,坐在綠油油的草坪上,帶着笑容,認真地閱讀着來信的場景時,我想,在那一刻,他們一定是幸福快樂的!
而如今,這種文明已經漸行漸遠,很難再去尋覓它的蹤跡,但是它並不會退出我們的生活!不管現代文明如何發達,作為一種古老的傳統,它不會消失!在我們的腦海深處,它已是一行不滅的印記!我想說:朋友,當你面對電腦、手機的印刷體,出現審美疲勞時,不妨拿起紙和筆,寫一封信,給親人,給朋友……
摘抄1000字(三)
讓未來記住今天
被人稱為"鐳的母親"的居里夫人一百年前生活的社會我們也許已經無法感知,但我們都知道這位曾兩度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科學家是在怎樣清貧艱苦的環境中奮鬥的故事,和許多科學家一樣,當我們探尋他們取得巨大成就的背後的動力時,居里夫人的那句話彷彿又響起在我的耳旁,她說"我以為,人們在每一個時期都可以過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是的,人生的價值不在於生活在哪個時期或什麼樣的環境中,要想過的"有趣而且有用"在於我們個人的內心世界。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
我不知道屈原是否抱怨過他生活的時代,當楚懷王不再相信他的時候,當他的祖國拋棄他的時候,走到汨羅江邊的詩人的心中已經對未來沒有了期許,但他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錚錚誓言今天還回蕩在時代的天空,屈原讓未來記住了他。比屈原稍早一些時期,在泗水的岸邊埋葬着一個中國乃至於世界偉大人物,他是儒家學說的創立者,最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一個曾經是管理倉廩和放牛羊的小官,雖然生活清貧,但他十五即"志於學",周遊列國,推行"仁愛"思想,知其不可而為之,當今在全世界有一百多所以他名字名命的學院,他就是孔子,"孔子學院"已經成為傳播中華文化和溝通着世界與中國的橋樑。這個早年喪父,家境衰落的沒落貴族子弟孔子不知是否也曾抱怨過生活和時代對他的不公!,但孔子讓未來記住了他,這位對全世界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
走自己的路,讓人家說吧!——但丁
余秋雨先生曾所說他最想生活在魏晉時代,這不禁使我想起一個人物,他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詩人陶淵明。發現一片"世外桃源",那裊裊娜娜的炊煙似山間某座寺院敲響的晚鐘,在山中微涼的空氣中緩緩遊動;一汩汩清澈的流水潺潺地淌過石頭,然後又隱隱約約地流向遠方;暮靄中天邊的飛鳥依戀着舊林,回歸的浣女在竹喧中隱約可見,相信你你一定能體味到"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怡然。陶淵明也許遇到了不順心的事,五斗米豈能讓他移白首之心,在"復得返自然"后,陶淵明走出了他自己時代的足跡,也許是魏晉時代那特有的無拘無束超逸的時風,也需是他本身就想過"有趣"的生活,總之陶淵明讓未來記住了他。
留下我們的足跡——拿破倫一世
摘抄1000字 標籤:100個品德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