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以飲食謂書:“吃書”喻某人苦讀,使書十分破,好似飽經風霜的老叟;“品書”又好似細細品味葡萄酒,既珍惜,又享受;“吞書”則似一個飢餓的乞丐撲向美味……
我讀書應該喻為“飲書”
回味起來,還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在未上幼兒園時,我還未識字,常常無所事事地搭積木,或是“無間隔”的吃糖。久而久之,我有些許厭煩這“格式化”的生活。忽有一日,爸爸坐公交車時,輕搖着我,腿也有節奏的抖着,這都與平時一樣讓我感到舒適。爸爸或是心有感慨,或是心情舒暢,順口吟道一首毛主席的《沁園春·長沙》:“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當我聽到這首詞時,哪知什麼“遠大的政治抱負”或是“詞韻整齊”,“錚錚有金石之聲”之類,只覺得很順口,好聽,像一首搖籃曲。不一會兒,才三歲的我竟熟記於心了。這時的我,讀的書就像一杯糖開水,淡淡的甜甜的。
到了幼兒園,我因為積累了幾句詩,學拼音已經輕輕鬆鬆,在家擠出的時間幹嘛呢?一日堆得像小山似的書出現了。原來,我知道了有一樣東西叫書。我的興趣像火山爆發似的,源源不斷地湧出,開始看畫報。雖說是畫報,但我卻興趣無窮。我看着一個又一個小字,好似一隻又一隻爬動的螞蟻,撓着我的心,使我痒痒的。我一個字一個字的讀下去,儼然像一個大人。它常常讓我思考:巫婆怎麼會有一百隻腳呢?怎樣才能有綠色的皮膚呢?這時的我,讀的書就像一杯香濃的牛奶,為我補充營養。
時間一晃,我上小學了。這時,因爸爸的教育,我學會了查字典。字典就像一把開路鏟,幫我清除了前進的障礙,使我的視野更加開闊。我又識了不少字,能看的書就像一縷陽穿過雲層,越來越多。我就像一條小魚,遨遊在書的海洋中。就連奶奶剛買三寸厚的格林童話也被我“啃”了個精光。我開始注意到童話了:《農夫的傻交易》讓我捧腹大笑;《天使的玫瑰》使我感慨萬千;《月亮》如泣如訴;《偷天換日》則娓娓道來……書的吸引力在我看來好似地心引力,使我屹立在世界。這時的我,讀的書就像一杯百果汁交雜着快樂與憂傷。
2、3年級,對我來說,是一個新的時代。在這時,我已不滿足於童話,開始尋找新的書籍。“咦?”我就像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似的興奮。我在奶奶的書房裡發現了一本本的老書。我又開始津津有味地閱讀起來。這下可好,一本又一本栩栩如生的插圖書與“殼老文不老”的書,既鍛煉了我的想象力,又增強了識字能力。這時的我,讀的書就像一杯咖啡,又濃又香。
4年級又到了。這下,課外補習又多了起來,課餘時間變很少了。我只能自己擠時間讀書,例如周末午睡時,原本爸媽不允許,我靈機一動,想出一條“妙計”:我一等到爸媽睡熟,就躡手躡腳地起床,小心翼翼地抽出一本書,開始津津有味地看起來。我開始看古文書與外國名着。《五柳先生傳》讓我感到五柳先生的清高,《魯賓孫漂流記》讓我懂得了野外生存……知識就像小溪一樣流進了我的心裡,清涼又冰爽。這時的我,讀的書就像一杯茶,慢慢地品,一股幽香從心底升起,十分愜意。
我想,今後,我的書還會成我的為什麼呢?一杯葡萄酒?我笑了……
重慶九龍坡區謝家灣小學五年級:方行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