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勤奮
聊大附小
五年級一班
王雪潔
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曾經說過,“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意思是說只要付出一分,就能收穫一分。所以,每個人的成功,都是用勤奮的汗水和血水澆灌出來的。
古代著名的醫藥學家李時珍,領着弟子龐憲到處奔波,飢餐渴飲,曉行夜宿,在各個地區察訪藥材。整個中國到處都有他們留下的腳印。有一次,他們為了趕路錯過了客店,天色陰沉沉的,不久下起了雨,李時珍這才着急起來:這地方前不村,后不着店,晚上到哪去住呢?龐憲突然眼睛一亮,發現了一座破敗的古廟,只好在這住一晚上了。這時,月亮出來了,李時珍拿出了筆墨紙硯,記了起來:忍冬花初開時銀白色,兩三天後變成金黃色,又叫金銀花……。終於,經過一番勤奮和努力,李時珍終於編成了一本醫學巨著——《本草綱木》。
一個生活盲聾啞世界里的人——海倫·凱勒,最後以不屈不撓的精神,學會了說話,學會了閱讀。海倫·凱勒在學習閱讀時,她不分晝夜,用手拚命地摸盲文,以至於手指頭都磨出了血。在學習說話時,她只能靠觸覺來發音。“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當她在回憶這段時光時,她說:“為了使我的夥伴,即使是最親密的夥伴——能聽懂我的話,我夜以繼日地努力,反覆高聲朗讀某些句子或詞語,有時甚至要讀幾個小時,一直到自己讀對了為止,我每天堅持着練習、練習、練習……” 海倫·凱勒的勤奮加上不屈不撓的精神,使她自己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迹。
我國著名的生物學家童第周,因為基礎差,不紮實,17歲才上中學。但是他毫不氣餒。當第一縷陽光灑在大地上時,他總會早早起床,在校園裡高聲朗讀。終於,他的學習成績趕了上去。畢業后,他到比利時留學,完成了高難度的青蛙卵剝離手術。可見,即使基礎差,也可以成才。童第周用勤奮加上汗水,為我們國家又增添了一篇輝煌的篇章。像這種靠勤奮成才的人還有很多,如:達爾文經歷27年的考察研究,寫出了《進化論》;木匠齊白石學畫畫,日日磨礪,成了一代國畫宗師;歌德58年終於寫出了《浮士德》……。
是啊,人生在勤,不索何獲。只有一生勤勞,才能成功,才能成為對祖國、對人民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