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我們紹興的農民都愛戴氈帽,因此魯迅小說中所寫到的農民,只要是戴帽的,一定是氈帽。如魯迅寫少年閏土外貌的第一句話就是“頭戴小氈帽……”另外也有些文章,把氈帽當作農民的代稱。像《糶米》中寫到的:那些戴舊氈帽的……”指的就是糶米的農民。因此氈帽可說是紹興農民的標誌。
氈帽是鍋底形,一般是黑色的,所以也稱“烏氈帽”。制氈帽的主要原料是羊毛,非常厚,雨水又打不進,還可以隔熱。冬天戴了暖和,夏天戴了涼快。它還有不少用處,例如沒有凳子,就順手摘了帽子,墊在屁股下面,柔軟舒適,不臟褲子。如果你買東西忘了帶籃子,就可以摘下帽子盛東西。
據說氈帽的來歷還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呢!
古時候,有一批獵人到深山去打獵,他們人多力量大,刺傷了一隻老虎,這畜生怒吼着走了。獵人趕到虎穴里,發現老虎已經斷氣,倒在地上,它那寵大的身軀下鋪着厚厚的羊毛,像一條毯子,但是比毯子厚多了。在老虎睡過的地方,深深地陷了進去,變成了鍋底形。後來,獵人們就仿照它的樣子,用羊毛造了一頂帽子戴在頭上,覺得又暖和又舒適,這就是最早的氈帽。
烏氈帽是我們紹興農民傳統性的帽子。過去,幾乎所有勞動人民都喜歡戴。但是現在青年農民戴烏氈帽的漸漸少了,因為他們覺得不夠美觀。我想烏氈帽有這麼多好處,如果能設法改進一下,既保持傳統特色,又美觀大方該多好啊!
【簡評】
這篇狀物文章一開始就很別緻,小作者從魯迅著作和課文《糶米》來寫出“氈帽可說是紹興農民的標誌”,這不但使讀者一開始對寫氈帽就產生了親切感,而且還使讀者理解為什麼許多到紹興的中外旅遊者要拍一幅頭戴烏氈帽的彩照作留念。
文章寫了烏氈帽的形狀、顏色、用處和來歷,或詳或略,生動形象。寫用處富有生活氣息,寫來歷更耐人尋味。結尾提出了一個很有意義的思考題,這傳統的烏氈帽應怎樣“改革”,以適應快速富裕起來的新農民的需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