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小白楊,一晝夜吸水竟達五公斤之多,也許很多人對此表示驚訝。其實,這本是很自然的。只因為人們更多的是看到了綠樹的給予和付出,而遺忘了綠樹的吸收。這也正同人們看待如今的知識分子一樣,只看到他們偉大的力量,卻不知他們也必須像綠樹一樣從社會這塊肥沃的土壤中汲取“養料”。
在當今商品經濟高速發展的時期,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穩步前進的時期,“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早已盡為人知。然而,靠誰來使科技進步,使生產力發展呢?靠我們的知識分子呀!而現在,我們的知識分子在科技領域辛勤耕耘。他們工資少,住房差,生活水平低,卻整日負荷運轉,這一系列問題都擺在我們面前。他們也同樣需要舒適的工作環境,才能為我們創造出更多的財富,正如綠樹,只有吸收更多的水份和養料,才能為人類付出更多。
在中國,越來越多的知識分子意識到了這點。於是,許多知識分子也紛紛下海。記得前不久在報紙上看到這樣一則新聞:一位記者問一位知識分子為什麼要下海。他爽快地回答道:“一粒種子,只有在肥沃的土地上才能長成參夭大
樹,雖然在貧瘠的土地上也能長成大樹,但必定沒有前者長得壯大。”好一番妙語!他道出了多少知識分子下海的心聲。啊!現在許多人對脫去“長褂”的知識分子有不同的看法,而我卻要大聲疾呼:“此乃大智大勇之舉也!”
鄧小平同志南巡談話和黨的十四大的勝利召開。使得改革的步伐邁大了,神州大地更是充滿生機。而中國的經濟要持續發展繼續騰飛,就必須動員全社會高度重視知識分子,為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為他們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社會也要不斷為他們提供“水份和養料”,這樣才能使他們為社會“釋放氧氣,凈化空氣。”在這方面沿海開放城市做得較好。全國各省市應該像這些城市一樣。從根本上解決這一社會問題,從而使知識分子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為社會創造財富。這樣,中國才能在當今世界性科技革命的潮流中抓住機遇,迎接挑戰,給我們的經濟騰飛插上金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