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元宵節前兩天,奶奶都要做蒸一些栩栩如生、形態各異的花饃:有青蛙、蛇、刺蝟、鯉魚…… 奶奶頭一天先發一大盆面放在溫暖的地方,第二天,麵糰變得很蓬鬆,裡面充滿了密密麻麻的小洞兒,然後向麵糰里加少量麵粉,把它揉得軟硬適中,放進盆里待用。接着,奶奶用刀切了一塊麵糰,把它揉成像我的胳膊這麼粗的麵條,再揪成一個個像我拳頭大小的麵糰,放在案板上。奶奶要做刺蝟了,她麻利地拿起麵糰,在案板上使勁地揉,把面揉成一個半圓形光滑的麵糰。再把一邊捏尖,接着橫切約二厘米深的一刀,拿一個棗片橫放在切口裡,就是咬着棗片的“刺蝟”的嘴巴。接着,奶奶把“刺蝟”橫托在左手上,“刺蝟”的尖嘴朝着大拇指,右手用剪刀貼着“刺蝟”的背,輕輕剪約一厘米長的小刺兒,並向上稍微一提,刺兒就翹了起來。“刺蝟”的背上依次剪出五行小刺兒,每行刺的數量都按照三、四、五、四、三的順序照空兒排列。最後在“刺蝟”的臉上嵌入兩粒花椒的種子,當作“刺蝟”又小又亮的眼睛,再用一粒黑豆塞到它屁股後面。一隻活生生的“刺蝟”就做好了。 奶奶做好了幾隻“刺蝟”以後,又做“蛇”。她拿起一個麵糰,在案板上揉搓成約五十厘米的長條,一頭兒稍粗,一頭兒稍細,再輕捏細頭兒,把下面的部分靈巧地盤成三層圓環,把粗頭兒從環中輕輕地掏出來,用刀切出嘴巴,再稍微捏一下,用花椒種子當眼睛,一條活靈活現的“盤蛇”就出現在我們眼前。 奶奶還做了雄赳赳的“大公雞”;威風凜凜的“老虎”;憨態可掬的“老牛”;活潑可愛的“小狗”,還有擺着尾巴的“鯉魚”…… 媽媽說,奶奶簡直就是一個面點造型大師!奶奶卻謙虛地說:“什麼大師呀,我不過把老輩人的手藝傳了下來。” 奶奶做的花饃好,說得更好! 2008年寒假的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