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吹過樹梢,黃葉紛紛飄散,這種情景令我想起一位久別的朋友。
我這位朋友的名字叫歐陽惠敏,身材適中,她有一張圓圓的臉孔,眼睛大而充滿神采,看見她那烏黑的短髮就知道她是一個活潑好動、樂天派的女孩子。
我與她相處了五年,情同姐妹,大家做任何事都是商量着辦,從不固執己見。有一次,我們相約星期天去旅行。這天,我們一同出發,走至半途,忽然有一位外籍遊客拿着地圖走過來,指着地圖上的一處地方,問我們應該怎樣去。這時候公共汽車已經到了,我催着叫她趕快上車,可是惠敏卻說:“我們應該幫助他找到這處地方。”我說:“要是幫他找,得要花上一段時間,那麼就會耽誤了我們的行程。”她說:“我們是旅行,這位遊客也是來旅遊的。假如我們像他一樣找不到地方,問着的人也同我們一樣不理會,那怎麼辦呢?我們應該急人之難才對啊!”我終於被她說服了。於是便一同去找那地方,大約半小時便完成了義務的導遊。我們高高興興地繼續我們的行程。不知是不是因為做了一件好事的緣故,玩起來特別開心。
後來,她隨父母到外國去了。雖然我和她分開,但我們的友誼是分不開的,我們經常互通訊息。她那樂於助人、急人之難的品行一直深深地印在我腦海中了。
【簡評】
這篇作文寫得很樸實,很真摯。
歐陽惠敏當“義務導遊”,這是寫她的“行”,但文章不滿足於她“怎麼做”,而是寫她“怎麼想”,她說:“我們是旅行,這位遊客也是來旅遊的。假如我們像他一樣找不到地方,問着的人也像我們一樣不理會,那怎麼辦呢?我們應該急人之難才對啊!”你看,她多麼能設身處地為別人着想,她的這種“急人之難”的好品德自然也感染了“我”,“不知是不是因為做了一件好事的緣故,玩起來特別開心。”樸實的話語,真實的感受,真摯的友誼,這就是本文留給讀者的情與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