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的晚上,天越來越暗。我們吃着餃子,並懷着激動的心情等着晚上的到來,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等着看那絢爛多彩的煙花。
“嗖——”的一聲過去,一個響亮的爆炸聲迎面而來。之後就是接連不斷的煙花應聲而來,這場景是多麼美麗啊!這場景是多麼壯觀啊!這場景是多麼絢麗啊!元宵節,你是我們中國人的一道亮麗的風景!
傳說元宵節是這麼來的:
在漢文帝時,已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創建“太初曆”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
另有一說是元宵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
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展的。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裡才落燈,整整十天。與春節相接,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為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為四到五天。
湖嶺鎮二小六年級:項瑞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