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 和 得
海參是一種海洋生物。它屬於腔腸動物,就一根腸子通到底,雖然它看起來貌不驚人,但是它卻生命力極強。研究發現,海參一旦遇到危險時,便吐出自已的內腔,當“危險”的注意力被那一團粘粘糊糊的腸腸肚肚分散時,它便乘機逃之夭夭;還有一種動物---壁虎。它看似也毫不起眼,然而遇到危險時,它會當機立“斷”。當它被危險困住時,它便馬上折斷自已的尾巴,而讓自己得到安全。
我們常說一句話:“捨得不捨得”。言下之意為願意不願意放棄。在我們每個人的生命歷程中,我們總是願意不斷的追求得到自己的期望,總是不願意放棄自己已經的所有。因為心裡總是不捨得,常常因為就是不捨得,所以也就得不到,於是也就常常的煩惱。
細思“捨得”這個詞,就會發現頗有深意,把它分開來理解,就不防這樣認為,沒有“舍”,怎能“得”呢?就如海參和壁虎,如果不願意舍掉自已身體的一部分,那麼就不可能保全生命。海參和壁虎自然是沒有思想的,當然不會有如此高深的領悟,之所以能捨得全憑生命的本能使然。可是人類卻是有感情會思想的高級生物,我們能思想創造出宇宙飛船探索宇宙,我們卻總是想不到只有捨棄才能得到,而往往在個人的得失上拿不起放不下。其實,“捨得”並不是單體的存在,舍和得其實是相輔相成的,就象辨證法,不是說萬物都是辨證的存在着嘛。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並不是不知道這個道理,只是道理誰不會講呢!因為如果疼不在已身又豈知他人之痛呢!如果真是這樣,如是我們真得在為“捨得不捨得”的得失而苦惱的時候,那麼就靜靜地問問自已的內心,自已倒底想要什麼,讓自已的真心來決定是“舍”還是要“得”。恐怕很多時候,內心極力想得到的,卻還是要舍掉了。然而,這就是生活,它註定了那些必然的單項選擇,不要為你舍掉的難過吧,因為在你不經意間,在你沒有注意的地方,你已經得到了,只是,你還沒有發現罷了。
捨得之間
日期:2006-12-18 作者:王子健來源:河北日報
舍與得,需要大智慧才能悟到真諦。
人世間的東西,並沒有固定的主人,也沒有永遠的主人。事物在取捨之間,自有它的定數。是你的,終歸是你的,怎麼也跑不了;不是你的,巧取豪奪也沒用。
有這樣一個典故:一個貪財的人背一麻袋金子過河。遇惡浪翻船,船夫勸他丟掉金子,可他捨不得,卻最終舍掉生命。身陷絕境,除自身之外,一樣也留不得。想必,這財主一定是守財奴式的土財主,他不懂捨得之道。
事物都既相生相剋又相伴相生。在人們想到“得”的時候,很可能是得不到。而俗眾不想“舍”的時候,可能已捨去很多了。歷史中有很多貪財、貪權、貪色的人,常日里,看似得到了很多,最後卻又什麼也沒得到,不想舍,可最後連自由、性命都舍了。“捨得”、“捨得”,有“舍”才有“得”,因不“舍”而不“得”。這道理看似簡單,很多時候就是領悟不到。
捨得是一種人生的哲學。舍是一種本領,一種態度,一種境界。捨得捨得,先舍后得;舍在前,得在後,也就是說“舍”與“得”雖是反意卻是一物的兩面。舍與得是對等的,你先舍,然後才能得。一個人只有施予才能獲得,不管是哪一種方式的施予。這就是“捨得”的真意。能“舍”方能“得”。當然,這種“得”更多的是指精神的豐潤,境界的升華。捨得之間暗藏玄妙,意境很深,只能靠自個去琢磨,去感悟。
司馬遷捨棄男人的尊嚴,得到了《史記》千古流傳;陶淵明捨棄為“五斗米折腰”,得到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紅岩的英烈們捨棄生命,得到了與青山同在……當然這些都是大“舍”與大“得”,雖高山仰止、心嚮往之,普通人卻難以企及。
“舍”與“得”可以說是一種交易,一種左手對右手的交易,很公平的。怎樣“舍”,又怎樣“得”?值與不值,在於人們心中的等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等價,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候也有不同的等價。常聽老人們講,年輕的時候為了學業、事業,我們捨棄承歡膝下,捨棄與家人團聚,我們覺得值,因為我們得到了學業、事業。但當有一天我們再也沒機會承歡膝下、沒有機會彌補對家人的虧欠的時候,很多人就會對當初的選擇發出疑問:值嗎?多少年來,人就在這樣的怪圈中,不斷地輪迴。
墨子說,貧窮的時候顯示出廉潔,富有的時候表現出仁義。再有錢的人,也是一日三餐,夜眠一床。不要奢望得到佔有一切。特別是在物質方面,捨得意味着自己的富有。不是一個人擁有很多才算富有,而是給予他人很多才算富有。捨得本身就是一種快樂。一個窮人把討來的飯讓給同伴那一刻他就是富人了,正是因為貧窮,他的布施才更有意義。因為這體現了他的心量和胸懷,不像巴爾扎克筆下的葛朗台窮得只剩下金子,人世間的親情和一切都捨去了,夠可憐的。
人生需要捨得,捨得豐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