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首義精神?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研究員王興科認為,不同時代,人們對之有不同的闡述。上世紀40年代,辛亥志士張難先將其概括為四點,即勇敢、廉潔、公正、恬淡。而在當代,人們對首義精神的發掘就更深更廣,“首義精神”的探究在學術界頗受關注,其中最有影響的論述是章開沅先生的“敢為天下先”說,得到學術界的普遍認同。
“敢為天下先”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其勇於創新的首創精神和改革精神。江漢大學胡鵬認為,辛亥革命是一次劃時代的創新和改革,它所要革除的君主專制是一個延續了幾千年的制度,所要創立的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度是一種全新的制度,儘管困難重重、歷盡艱險,但革命黨人仍然堅持不懈,不屈不撓,終於達到革故鼎新的目的。武昌起義不僅打響辛亥革命的第一槍,而且在起義爆發后的第三天便成立了第一個新式的政府——湖北軍政府,並體現了量才錄用的現代政府組織原則,為此後其他起義地區建立政權創立了樣板。新政府成立之後,又立即對傳統的經濟體制、教育制度、社會習俗等進行改革,這種適應時代要求的首創和革新精神,對今天的經濟和文化建設仍有深遠的現實意義。
“世人未為我敢為,天下未發我首發,這就是首義‘敢為天下先’的首義精神”。武漢市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皮明庥認為,荊楚先人古時就有“一飛衝天”、“一鳴驚人”的抱負,辛亥革命時便形成為首義精神。這種精神具有爆發力、原創力,是武漢地區寶貴的人文精神。當初,楚國的崛起有賴於這種精神,辛亥武昌首義時弘揚了這種精神。今天發展經濟、興盛科技,推動武漢在中部率先崛起,仍然要光大、彰顯這種精神。
“無論兩千多年前的‘亡秦必楚’,還是95年前的‘亡清必楚’,至少說明了兩點:一是敢於鬥爭,一是必勝的信念”。江漢大學教授塗文學認為,這種敢於鬥爭、勇擔大任的革命精神可敬可佩,弘揚這種精神更具現實意義。他認為,“敢為天下先”不僅是首義精神的精髓,更是楚人開拓創新、創造奇迹的一面大旗。武漢要在中部崛起中充當戰略支點,必須要有這樣的膽略和勇氣,才能使武漢的建設和發展走在全國前列,再創奇迹和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