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落滿花瓣的琴弦上,彈出的不只是悠揚的樂曲,更是彈琴者心中的漣漪——心曲。
——題記
春秋。
東周,江邊。
深秋的季節里,楓葉如同那熱烈燃燒的火焰,火紅而充滿熱情。一陣蕭瑟的秋風襲來,將一片片楓葉卷落。那輕盈的身軀伴隨着陣陣秋風,舞動着,劃過江畔,飄到江中,如同片片小舟一樣,在江中悠然地搖曳着,平靜的江面因此而跳動着許多音符,互相疊加着,漸漸地傳向遠方。
夕陽西下,落日的餘暉將這火紅的楓葉漂泊的江水染得更加的鮮紅,但那江水卻顯得異樣得柔和,融入這暖色的氛圍中。
遠處寺院的鐘聲從江岸對面的山上裊裊傳來,依稀中,仍可以聽得到那悠揚、凄涼不變的韻律。
那落滿了蘆花的琴弦,在舞動,在吟唱。
突然,琴弦斷了,琴弦上的蘆花像受了驚的小幽靈,從弦上彈起,一團團的白色在空中遊盪。
“弦斷人亡”,伯牙從悲傷的樂曲中驚醒過來,望着對面的墓碑,頓時,悲從心生,猛地舉起古琴,向前砸去,沒有了子期知音,彈琴何用?
古琴砸在地上,驚起滿地蘆花,一團團白色的幽靈在空中漫舞,彷彿在講述那段動人的故事。
在世俗地眼光中,伯牙琴藝高超,乃世人所不能及。人生能有此番成就,此生足以,無所求矣。
可誰又知,他需要的是這些膚淺的稱讚嗎?不知名的掌聲只不過是撐撐場面,而不是對於其曲藝的了解。他的琴,他的曲,他的心,如同飾品般被世俗的人們遠遠“共賞”,又有誰真正觸摸過它的靈魂?
沒有人親近過,沒有人讀懂過,更沒有人真正解過。
直到那一天,鍾子期——此生知音出現了。
伯牙思緒萬千,於是琴弦舞動,琴聲悠揚。忽聽有人叫絕,“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伯牙又沉思於流水,隱情在旋律之外,此人聽后,又在一旁擊掌稱絕:“善哉,洋洋乎若江河!”
……
從此,兩知音相會,二人一琴、一歌,以此知心。
於是,美麗的江畔上不再孤單寂寞。
於是,便有了第二年之約。
在這短短的兩年之中,他倆並無實際的交往,也沒有那諸多的"鴻儒談笑",惟獨那美妙的音符成了其溝通交流的媒介。鴻儒之交,尚且依賴於知識交流和語言溝通,而知音則凌駕於音樂之上,達成心靈溝通、交流;鴻儒之交,尚有學識和階層的分別,而知音則跨越了階級、職業、性別等一切現實條件的分別,達到心靈相通意會的境界。
此刻,蘆花驚落一地,那一團團白色的幽靈彷彿是在為鍾子期的不幸早逝而哀悼,又彷彿是在為俞伯牙痛失知音而哭泣。
……
知音死而琴弦斷。
蘆花飛舞,楓葉搖曳,琴聲不再。
後記:
一曲如巍巍高山,一曲如潺潺流水,彈出了歷史佳話,成了千古絕唱。
知音往往只是剎那間的意會,心意的瞬間契合,可遇而不可求。
知音之交,不僅僅是藉助於音樂的意會,而更是跨越一切現實障礙、無須過多言說的心靈的溝通。
故曰: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琴弦上的知音 標籤:知音作文 我的知心朋友作文 琴弦作文 誰動了我的琴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