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泊而明志 寧靜以致遠
——題記
世界是紛雜的,人們對於其,賦與了一個字:鬧。鬧市萬千,人心似海,有這股鬧的狂風,心海就會翻起千層波浪。鬧,如夏夜蟬鳴,那聒噪,惹得人心動蕩,煩躁不堪。武漢地區有一句俗語:天熱火氣大。怎樣消暑呢?於是智者就告訴我們“心靜自然涼。”如此看來,靜的意義是非常重大的,於是,人們的尋靜之旅就開始了。
魯迅先生“為了在紛擾中尋出一點閑靜來”,只能借美好的事物尋求安慰,排解苦悶。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字裡行間中我們不難感悟到魯迅先生對現實社會的不滿,也許,面對現實中的種種,只有百草園中那“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能夠給他些許安慰;也許只有那“樹葉間長吟的鳴蟬,低吟的油蛉,會彈琴的蟋蟀”會給他些許快樂。那種安詳與快樂,建立與“神秘的美女蛇傳說”中,存在與“冬日裡雪地捕鳥”的樂趣中。
但是尋求寧靜只能靠回憶嗎?韓國的電視連續劇《我叫金三順》中的女主人公說過“回憶不具有任何力量。”它並不能夠改變現實。靜,這個看似簡單的東西,卻是求之不易的,靜,早以不是落個耳根清凈罷了!
前些天在拜讀《論語;雍也》篇時,我尋求到了一絲關於靜的脈絡:“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一竹筒子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狹小的巷子里,一般人都忍受不了這種困苦憂愁。顏回卻依然不改愛學樂善的快樂,這才是好品德呀。顏回告訴我們在現實生活中,人們一直都在尋靜,並樂之不疲,孰不知,靜就在我們心底,即使我們身處鬧市之中,靜仍在我們身旁,只不過抓不到它罷了。李白的詩云“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此詩不難讀出很多事物的看法都是源於自己的做法。有人實在無法忍受這份喧鬧與浮華,選擇了主動避開,於是就有了隱。古人云:“大隱隱於市,小隱隱於野。”陶淵明心中所希望的現實社會就應該如《桃花源記》中的“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的與世無爭之景。可世間怎會有如此之景呢?而陶淵明在《飲酒》(其五)中也告訴人們取靜真理,詩曰: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其實,靜,就源於我們心境。
曾經讀過一篇關於漩渦漂流的文章,該文章作者也困擾於該如何尋靜,一次漂流給了她諸多啟示,文章的最後一段留給我的印象非常深:其實人生就如同在漩渦中漂流,不是去避開漩渦,而是去尋找安全的地方。是啊,人生的紛雜喧鬧我不必在意,倒不如從心底拾起一片寧靜,好好的走下去。
淡泊而明志,寧靜以致遠。尋理得福,尋靜得樂,心中的那份靜才是最美好的!
寧靜致遠 標籤:致遠方朋友的一封信作文 寧靜作文 寧靜的夜作文 寧靜的夜晚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