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園林、名勝古迹是人類創造活動的實物記錄,體現了人民大眾的智慧,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然而,也不例外。
我走過很多橋,卻獨愛家鄉那道“獨木橋”。
家鄉的那座橋位於兩村之間。它長約兩米多,由三條不細不粗的樹榦紮成,走起來比較穩定。橋的下面是一條河,水過去比較清澈。小河兩邊是碧綠的草叢,並且還有一兩棵柳樹在兩旁,橋在這樣的天然圖畫中,真是相得益彰,怪不得有杜甫的“市橋官柳細,江路野梅香。”這樣的山色水光與橋共同構成的美景了。
這座橋溝通着兩岸,溝通着兩村,是兩村經商的必經之路。每天經過這座橋的人絡繹不絕。人們有的挑着一婁魚,有的挑着一婁菜。經過這座“友誼之橋”的人,有說有笑的,就這樣,又構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畫——友誼通商橋了。
由於這座橋為人們提供了方便,所以這座橋總是熱鬧非凡。特別是在假日里,;兩岸的人們有的在做買賣,七嘴八舌的討論着;有的孩子在玩遊戲,手舞足蹈地邊唱邊跳;兩岸的魚兒好像也不甘落後,在夕陽的照耀下競相跳躍,陶弘景的“夕日欲頹,沉魚競躍”就是這樣的景象了吧!這次又再次構成了迷人的風景畫了!
人們不管得替這座橋起名,只好方便地叫它“獨木橋”。
這座“獨木橋”似乎將要面臨拆毀,但由它組成的n幅美圖卻不得不使我們細心回憶起它,這座家鄉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