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三國演義》體現了戰亂時期英雄們慷慨的壯志豪情,那麼《水滸傳》則體現出梁山好漢豪俠仗義、除暴安良的英雄壯舉;如果說《西遊記》反映了中國釋、道、儒三教合流的思想體系,讓我們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神奇精髓,那麼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最直接反映出清朝社會制度的兩面極端的,就還是不得不提起這本經久不衰的文化瑰寶——《紅樓夢》。
《紅樓夢》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藝術性的偉大作品,成書於1784年(清乾隆帝四十九年),又名《石頭記》。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義思想,他對現實社會、宮廷、官場的黑暗,封建貴族階級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舉、婚姻、奴婢、等級制度及社會統治思想等都進行了深刻的批判,並且提出了朦朧的帶有初步民主主義性質的理想和主張,而且,書中的人物形象刻畫得也十分生動,至今還在我的腦海中栩栩如生,活靈活現,令我難以忘懷。如性格偏僻而乖張,只鍾於女兒的賈寶玉;如容貌美麗,舉止嫻雅,頗有城府的薛寶釵;如個性潑辣、尖酸刻薄的“鳳辣子”王熙鳳等等。但是最令我感慨的,還是這個“裊裊婷婷的女兒”、“神仙似的妹妹”——林黛玉。林黛玉是金陵十二釵之首,也是寶玉的姑表妹,賈母的親外孫女。幼年喪母,體弱多病,紅顏薄命身世可憐,卻聰慧無比,琴棋詩畫樣樣俱佳。有人喜歡她,覺得她身上的氣質獨一無二,覺得她聰慧過人,也有人不喜歡她,覺得她敢愛不敢爭取,覺得她太小心眼,而我,對於她,也有不同的看法。她的一生,可以說是凄美,凄在於把所愛的人看得太重要,也在於太過消極抑鬱,最終為愛而犧牲了自己的生命。美在於天生麗質,氣質優雅絕俗,正是這兩者,讓寶玉怦然心動,讓賈府上上下下為之動容。在旁人開來,她是小心眼的,如薛寶釵生病,賈寶玉去看她,本是合情合理的事情,而黛玉見了,心中不悅,竟說出“哎喲,我來得不巧了!”“早知道他來,我就不來了”。這樣帶刺的話,使薛寶釵和賈寶玉都下不了台。然而這看上去鑽牛角的事,卻反映出了黛玉有些自卑的情感,其實在大觀園中,大家都依着黛玉的性子,反而與寶釵親為家人,黛玉見此情此景,更導致了她自卑的心理,性格也從而變得孤僻起來。但這也反映出了黛玉的心胸坦誠,在她幾乎毫無遮掩地表露着自己的缺點的同時,也在向人們敞開了她那純真無邪的心扉。正是憑這種待人以誠的直率,她贏得了姐妹們的友情,誰也沒有將“行動愛惱人”的林妹妹當外人。如果什麼時候缺了她,大家也同樣感到空虛與寂寞。她畢竟有一顆晶亮的靈魂。小性兒,尖酸刻薄,只不過是美玉上的小瑕微疵罷了。林黛玉在賈府十分孤立無援,她惟一的知己是賈寶玉。但她畢竟是單純天真的少女,她幻想着與賈寶玉的愛情有朝一日獲得統治階級的認可,配上一個合乎封建禮教的形式,成為合理的存在。但他們的愛情卻存在着重重的阻礙,如家庭,如當時的社會,如突發的變故,種種似乎都在暗示他們之間無果的因緣,悲劇的下場。社會的力量,也並不是單薄的力量能夠改變的了的,這一點,至今令我惋惜。到了最後,黛玉死了,寶玉也出走了,整個賈府似乎只剩下虛無飄渺的零碎了,再也沒有往日的歡聲笑語,沒有昔日的吟詩作對,也沒有了往日濃濃的祥和氣息,而這一切,又能怪誰呢?黛玉的一生,真可謂是: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廣西河池宜州市宜州市第三中學初一:黃恬錁
一曲葬花,一世芳華——記這樣一位女子 標籤:有這樣一位老師作文 這樣一個女孩作文 我就是這樣一個人作文 這樣一個人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