蜃景
東方雲海空復空,群仙出沒空明中。
盪搖浮世生萬象,豈有貝闕藏珠宮。
心知所見皆幻影,敢以耳目煩神工。
歲寒水冷天地閉,為我起蟄鞭魚龍。
重樓翠阜出霜曉,異事驚倒百歲翁。
……
這是蘇軾《海市》詩中的部分詩文。“海市蜃樓”是“蜃景”之一。在江海、湖泊、山林、雪原、沙漠或戈壁等地,天空中會突然聳立起亭台樓閣、城郭古堡等物體的幻影,虛無縹緲,變幻莫測,宛如仙境。古人以為這是蛤蜃吐氣而成,因此稱之為“蜃景”。
自古以來,“蜃景”就為世人所關注。在西方神話中,“蜃景”被描繪成魔鬼的化身,是死亡和不幸的凶兆。我國古代則把“蜃景”看成是仙境,秦始皇、漢武帝曾派人前往蓬萊尋訪仙境,還屢次派人去蓬萊尋求靈丹妙藥。在蒲松齡的《聊齋志異》里則把屬於“蜃景”之一的“山市”稱之為“鬼市”。
這個被稱之為“魔鬼的化身”、“仙境”或“鬼市”的“蜃景”真的那麼詭秘、神異?它究竟是怎樣形成的呢?原來,光線通過溫度不同、密度不同或濕度不同的空氣層的折射或全反射,把彼地物體的影像“放映”到此地,就形成了這種自然現象。從本質上說,它是一種光學的虛像與幻景。
“蜃景”的發生與所在區域的地理環境、物理條件以及氣象特點有着密切的聯繫。
以發生在沙漠里的“蜃景”為例,它就是太陽光遇到了不同溫度、不同密度的空氣而出現的折射和反射現象。無風時,沙漠上空的垂直氣溫差異非常顯着。白天沙石受太陽炙烤,沙層表面的氣溫迅速升高,而空氣傳熱性能差,於是下熱上冷,下層熱空氣密度低,上層冷空氣密度高。密度不同的空氣層改變了入射光線的速率和方向,使光線發生了折射或反射,經過光線的折射或反射,便將遠處的景象呈現在人們眼前了。
雨後空氣濕度較大,易於形成透鏡系統。通過這個“透鏡系統”的折射,也能形成“蜃景”。
“蜃景”的種類很多,根據它出現的位置相對於原物的方位,可以分為上蜃、下蜃和側蜃;根據它與原物的對稱關係,可以分為正蜃、側蜃、順蜃和反蜃;根據顏色可以分為彩色蜃景和黑白蜃景;根據它出現的地域,可以分為“海市”、“山市”、“沙市”等等。
“蜃景”有兩個特點:一是在同一地點重複出現,比如美國的阿拉斯加上空經常會出現蜃景;二是出現的時間一定,比如我國蓬萊的蜃景大多出現在每年的5、6月份,俄羅斯齊姆連斯克附近蜃景往往是在春天出現,而美國阿拉斯加的蜃景一般是在6月20日以後的20天內出現。
親愛的讀者,你現在能理解蘇軾這個“百歲翁”為什麼會被“異事驚倒”了吧?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確實令人莫名驚詫,嘆為觀止啊!
初三:梁永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