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時有一少年名叫陳蕃,獨居一室而庭院齷齪不堪。他父親的朋友薛見狀批評說:“孺子何不洒掃以待賓?”他回答說:“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當即針鋒相對地反問:“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這個故事讓我想起一句話“勿以善小而不為”。我們中國人一向喜歡“大”字當頭,都願意干大事,而不屑做小事。這種觀念雖然有一定道理,但我們更應看到“大”與“小”的另一種關係。人們常說不該“揀了芝麻丟了西瓜”。我不完全同意這種看法。芝麻雖小,卻可以“粒米成籮”、“聚沙成塔”。在某種情況下,芝麻也是不該小瞧的。我認為,“大”與“小”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正像芝麻聚多了會勝過西瓜一樣。
意大利着名畫家達芬奇,從小就喜愛繪畫。父親送他到當時意大利名師佛羅基奧那兒學藝。老師並不是先教他創作什麼作品,而是要他從畫蛋入手。他畫了一個又一個,足足畫了十幾天。老師見他有些不耐煩了,對他說:“不要以為畫蛋是小事情,很容易做。其實,一千個蛋中從來沒有兩個形狀完全一樣的。即使是同一個蛋,看的角度不同,形狀也就不同了。所以,要在畫紙上把它完美地表現出來,非得下一番苦功不可。”後來,達芬奇謹遵師囑,用心學習,終於成為一代宗師。他的成功真可謂是“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深。”
“勿以善小而不為”,這句話在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今天,更有其深遠意義。我們不妨舉個例子:美國某公司在上海投資20萬美元辦一個生產編織袋的工人,原料外商包購,產品外商包銷,地道“兩頭在外”的項目。可是美商在滬談了半年,竟未找到合作夥伴。緣何?上海人嫌20萬投資額太小,要的是大項目。精明的無錫人和海寧人得到信息,跟蹤追擊,把老外請去,一拍即合,利潤可觀。還有一些鄉鎮企業專門在上海設立常駐代表,專門收集各種大企業不要的“小芝麻”,成功者頗多。
這又讓我想起為什麼近幾年一些大廠、老廠相繼停產、倒閉,而鄉鎮企業卻蒸蒸日上,效益可人。很多鄉鎮企業正是靠善為小事而興起的,而它們的騰飛對國民經濟的發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勿以善小而不為”??這是鄉鎮企業騰飛的秘訣,也正是很多國營大廠所缺少的。社會的發展瞬息萬變。
現在應該讓那些“國家的支柱”快快覺醒,走出傳統觀念,“勿以善小而不為”,真正地支起這十二億人的泱泱大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