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常看見爺爺坐在窗前的那張特大號藤木椅上,或是日光朗照或是微風輕拂之時,懷裡抱着一本書或一張報,架着一付老花鏡,讀着、看着。一看,便是幾個小時,實在不明白這有什麼樂趣,值得他老人家如此消遣生命。
長大了,我才開始領悟到讀書的情致。當我手捧着一本優美的散文詩,靜靜地坐在這張特大號藤木椅上,細細地品讀時,在書中我明白了一些以往未能體會到的東西??維也納森林的蒼翠,愛琴海的深藍,荊棘鳥的火紅,甚至深谷那恐怖的黑包……不知不覺之間,便進入了一種如痴如醉的境界,先前的煩惱與忙碌在此刻已煙消雲散般淡去,這時會悠然痴發“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感概。
笛卡爾曾說過:“讀一切好的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說話。”前幾天,弟弟看了楊紅櫻寫的《流浪狗和流浪貓》這本書。讀後,我問弟弟這本書講了什麼,弟弟神情動容,說,有一隻流浪貓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終於讓流浪狗和西施狗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弟弟挺喜歡這本書,為的是貓與狗之間那一份難得的忠義和友情。書告訴我,人所能得到的最幸福、最自由、最快樂的心境,莫過於愛別人和為別人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朱熹說過,“讀書若心不在此,則眼看不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隨意讀,決不能記,記不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眼口豈有不至者乎。”讀書好比品茗,一絲清苦,一絲甘甜,都需要有人用自己的靈魂去親密接觸,去尋找自己曾經走過或正要走過的生命痕迹。
培根說“讀書使人成為完善的人”。的確,愛上讀書,並非一時的衝動,因為心中不安定的人永遠不會體會到讀書所帶來的那一份安寧與洒脫;愛上讀書,並非想與人高談闊論,因為不懂沉默的人,不會深刻地讀書。讀書,需要你全心全意地投入。愛上讀書,是上蒼的一種恩賜,是自己的一份執着,是對思想的一種凈化……
不由得記起孔聖人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我想,人生苦短,還有什麼比讀書更為快樂的事呢?仁者樂山,智者樂水,而爺爺可能是那種樂於字裡行間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