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成長是一條金色的小船,裝滿了玩具,裝滿了糖果,也裝滿了歡樂;還有人說,成長是一串晶瑩的風鈴,風兒一吹,就能發出清脆悅耳的響聲。我要說,成長是一籃記憶的鮮花,許多難忘的事情,便是一片片永不枯萎的花瓣。
那是個傍晚,太陽漸漸沒入地平線,遠遠的天邊撒下一片嫣紅。
累了一天的大家來到食堂,希望能好好地飽餐一頓,卻發現食堂供應的餐食都是半成品:餛飩皮、菜肉陷,還有糯米、臘腸丁,以及做竹筒飯的佐料,反正,大家都得自己動手才豐衣足食,不勞動者不得食。
我們領來了半成品,安還討到一疊子辣醬。
當我們走到野地,卻發現已經沒有空餘的地方了,到處人擠人。
偌大的一片野地,四處是火堆,以及圍着火堆的人,而惟有我們還沒有自己的落腳點。
“看樣子我們要過原始部落的生活了。”安說“吃生肉怎麼樣?聽說很時尚。”
“不許說喪氣話。”我堅定地說。“事在人為,這永遠時尚!我們先去搬乾柴吧,然後再克服下一個困難,因為我們哪點也不比別人差!”
全隊響應,士氣大增,大家紛紛去搬木柴,只有餘例外,她突然跑遠了,一會兒又拎着她那老式而沉重的大包走回來,細長柔弱的身體累得東倒西歪。
“怎麼拿行李了?”我動情地說,”你要相信我們能行。你千萬別打退堂鼓好不好?說實話,我們能堅持走到現在這一步,每個人都努力成全這個隊,真是很好……”
余笑而不語,拉開她的包,說:“先別說了,請看我的秘密武器”
老天,她竟然帶來了爐子、火鉗、鋼精鍋,甚至一包干炭,難怪她的包死沉死沉的。
“我聽說少年營有這一檔節目,所以……”她不說話了,低着頭看草地“還真用上了”
我真想擁抱這位夥伴,並大聲說一句:“你真棒!”
她們七手八腳地將爐火燒得紅彤彤的。我則包了許多各種形狀的餛飩,有元寶型的、燈籠型的、書包型的,甚至還包了個餛飩小人。余成了竹筒飯權威,那着勺子往糯米里加完辣醬又拌小蔥,還洗了不少青草,說要發明一種清香飯糰呢。
我們馬上被人圍起來了,不少小隊的人馬都前來觀看數分鐘,學上幾招,然後又匆匆回到他們的火堆邊仿效。
“他們都盜版我們的手藝呢。”安得意地翹翹大拇指。
月亮快升起的時候,我們的盛宴開始了,有三鮮異型餛飩、香辣竹筒飯、清香糯米團,甚至火烤臘腸,以及一鍋香噴噴的蔥姜胡椒醬油湯,裡面放了十八種調味品,所以大家戲稱其為“要發湯”。
“喝一碗,大發達,下回考試九十八……”安大聲叫着。
我們吃着自己辛勤勞動的成果,突然都沉默了。
我們長大了,我們是多麼喜歡長大啊,可是我們又是多麼怕呢!
做大人了,就不再是那個吵着要媽媽講故事的小女孩,不再為了一個洋娃娃大哭大鬧,而是常常看到鏡中漸漸脫去稚氣的外衣的自己,想着如何不再讓媽媽爸爸太操心受累。
做大人了,就不再像以前一樣搖着小腦袋童聲童氣的唱《小鑼號》了,卻常常被《二泉映月》感動得淚如雨下,體味着盲人阿炳留給我的悲傷蒼涼的人生思考。
做大人了,就不再在作業本中故意寫兩個錯別字來考察老師的眼力,卻常常對老師花白的髮絲、額上的皺紋以及沾滿粉筆灰的手指充滿感激。老師諄諄的教導和不倦的幫助讓我對“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有了更深的理解。於是便有了心無旁騖、忘身書海、俯首案旁、用功到天亮的刻苦。
做大人了,就不再為了一個意見不統一而和同學爭得面紅耳赤,卻常常會在夜深人靜時,品一杯冒着熱氣的苦丁茶,看着深藍的夜空,讓浮躁的心歸於平靜,數着星星抱着夢想入睡。
成長,就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拾獲了一些,也遺失了一些,成長,讓我們學會理解,學會寬容,學會感恩。
花朵還在綻放,花瓣仍舊艷麗,快樂像是燦爛的陽光,給予營養,煩惱像是綿綿的細雨,給予滋潤,正是因為有陽光的普照,風雨的打擊,花朵才會越開越美,花瓣才會越來越鮮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