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慶幸自己一直都有幾個愛好堅持着,其中包括最熱衷的心理學。那些對人性深刻的探索,像指南針一樣讓自己在迷途中找到方向。每當自己心底最無力的時候,還可以捧起心愛的書,隨着文字的流淌,呼吸舒緩了下來,心也不知不覺地隨着平靜了。敞開了心門,視野也隨着開闊了,歡愉隨之而來,快樂靜靜的停留在那裡那麼的自然。
曾經看過一個心理治療案例,一個心理治療師與來訪者的對話,很受啟發:
心理治療師說:人的問題就是事事講理,卻不明白有理卻說不清的道理。
來訪者問:依你這麼說難道不是什麼事都無法解決了嗎?什麼事都不清不楚的,多彆扭啊!
心理治療師答:就是這樣,不需事事解決,就讓它不清不楚,你愈能由得它去,就愈快心安理得。
那些教誨着人應該怎樣,不應該怎樣的大道理和小道理,總是從不同層面束縛着人的思想,給人處事提供着範本去效仿。一旦認知道理的層面不同,人又往往會依據自我認知的道理去處事,矛盾就會由此產生,各種感情自然而然地涌動出來,最常見的一種表象就是不開心不快樂。到底是自己的道理是否正確重要還是快不快樂更重要呢?如果無傷大雅何必要與快樂為敵,如果以快樂作為代價,即使爭辯出了結果又能怎樣呢?
不快樂其中源於過度得放大了傷害對自己的影響,同時也縮小了被愛的感受。如果能把這個關係互換,還會不快樂嗎?不快樂並不是因為缺少關愛,不如說存有太多不能滿足的期待,太多的失望匯聚成了苦澀,塞滿了胸襟。如果擁有是一種快樂,那麼這樣的快樂很脆弱,擁有意味着可能會喪失,喪失是一種比擁有的快樂更長久的苦痛。
快樂應該是生命的一種味道,就像茉莉花開優雅而清新,玫瑰花開熱情而奔放一樣,那是生命原本的氣息。
學會認知自我,接受自我,和自己心靈做對話,和自己心和諧得相處,這個可能就是佛家講的修行吧。只有超脫了自我,才會獲得真正的快樂,還原生命以本色。獲得的將不再是那種轉瞬即逝的快樂,而是一種永恆的歡愉;不再是那種遙不可及的快樂,而是一種唾手可得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