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文的朋友都知道,漢語普通話有三項要義,即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方言為基礎方言,以現代典範的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很明顯,普通話從語音、詞彙及語法三方面有嚴格的標準。兒子大學專攻英語,專八畢業,我問他“英語的標準音如何定義?”回答不令我十分滿意。我於是對他賣弄:“記住了,英國倫敦受過高等教育的中年男子發音。”(恩師當年教導)
拋開語音的問題,任何語言都是由詞彙構成的,無論表音或是表意。時下,詞與詞彙的概念往往混淆,使人焦慮,長此以往,後果相當嚴重。普通人混了影響有限,沒人計較,“國嘴”們經常胡說叫人無法容忍。因為公眾人物的示範效應是不得了的。
時下,權威媒體或著名主持人常言:“‘給力’這個詞彙”如何如何;這裡的情況“可以用‘沸騰’這個詞彙來形容”。諸如此類。
試問,詞彙是什麼?它是詞的聚合體,是一種語言、一部作品(著作)或一個人所掌握詞的總和。說“我們漢語的詞彙豐富”、“這部小說詞彙豐富”、“這個人詞彙豐富”都是可以的。但是,單個的詞,無論單純詞、合成詞還是譯音詞,能叫“詞彙”嗎?
如此淺顯的問題,真不知國嘴們書是怎麼念的,教師、教授當年如是說?別丟人了。比喻的不一定合適,假若詞彙是一支部隊,詞只能是部隊的一員,詞會大聲唱“我是一個兵,來自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