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神秀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使惹塵埃。——慧能
最近有點忙,好久沒看佛經了,今天今天突然想起了神秀和慧能的兩首偈子,仔細品味,別有一番情趣。這兩首偈子,成了五祖弘忍評定他倆境界高低的依據,而且把衣缽傳給了後來的五祖慧能。
其實,現在看來,他們倆其實都已經徹悟了,空掉心中的煩惱,都能達到常樂我靜的境界。只是兩個人表達的方式,闡述問題的出發點不一樣罷了。
身是智慧之身,內心好比明鏡一樣,一塵不染,體察萬物,要勤加拂拭,才能保持他的晶瑩剔透。這是修持的過程!
而六祖呢,說的則是悟道以後的境界,不住於世間的任何事物,空點了一切,甚至是想空的想法。而要想達到這種境界,必須像神秀大師說的那樣,時時勤加拂拭心中的明鏡。即佛學上所說的“善護念”。
正如《金剛經》中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囑咐諸菩薩”。的確,不管是儒家,道家,以及其他的一切宗教,修養的方法,都是善護念。好好照應你的心念,起心動念,都要好好照顧你的思想。金剛經的重點也不理這三個字“善護念”!也就是神秀說說的,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人往往是,道理懂,但是不能做到像神秀那樣,“時時勤拂拭”,那樣“善護念”。心有餘而力不足,“不能從心所欲,不逾矩”。歸根到底,就是不能善護念,不能擺脫對物的依賴。
因為失戀,痛不欲生;因為和別人一點點的利益爭端,或者是吃了點虧,就耿耿於懷;早晨睡起懶覺來,什麼都不顧了,定的鬧鐘,頭一天晚上的決心都蕩然無存,被拋向九霄雲外;儘管很累,但是總是控制不住上網的慾望,總是找理由去打開電腦,即使身體條件不允許,也依然興緻尤高,不願關機;吃飯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胃和嘴,總是吃的撐得要死的份,還是想着綠豆糕淡淡的余香;對老師的作業,置若罔聞,當耳旁風,甚至把這當成是有個性主見,喪失了學習的時間和主動性......
這一切的一切,我都看在心裡,可是就是不能有所改變!究其原因,為什麼呢?
浮躁,急功近利,喪失了人本來的天性:喜好平靜!
物語,對於外物的佔有慾。不明白佛理,不去想佛理,人生來就是攥着手,一個勁的抓,抓了一輩子,什麼也帶不走。赤條條來,赤條條去。一切皆身外之物。
常常聽到有人說,沒事參禪,還帶着一絲的驕傲!好像參禪是很了不起的事情,我敢很肯定地說,她不懂佛理,他把信佛當成了炫耀的資本,當成了時髦!
禪機何在?就在生活的一點一滴中,好好呵護自己的每一個念頭,認真生活,平靜的心去面對人生,這就是人世間最高的禪機!參禪就是,“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青青翠竹悉皆法身,鬱郁黃花無非般若。寧靜的心,寧靜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