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一直雨雪霏霏,觸景生情就想寫一些關於雪的文字,只是好久沒有動筆了,腦子裡有好多句子卻不知道怎麼組合,於是就有了這篇前言不接后語的文章。
在我看來這是一場遲到的雪,去年年冬就盼着下雪,可是那時天氣好的不得了,暖得就像春天,人們穿的也都是春裝了,哪裡還有要下雪的樣子。因為家在江北,所以每年冬天都會有雪,以往每年放寒假回家,過年那幾天總會下雪,而且下得大,地上積雪很厚。記得小時候這會兒小孩子們就玩得嗨了,打雪仗,滾雪球,堆雪人,那會兒也不知道冷,雪停了就在雪地里瘋,回家才發現衣服、鞋子都濕了,一頓罵是免不得的了,但罵過之後,換了衣鞋乘大人不注意又偷着跑出去了。後來慢慢長大了,雪依舊每年都還下,只是不再玩得那麼瘋了,再後來慢慢的,那些一起玩的小夥伴好像一下都長大了,下雪了都會窩在自家烤火看電視,不出來一起玩了。
這些年我還一直保留着一個習慣——每年下雪后都會滾一個雪球,用這個雪球堆個雪人。滾的雪球越來越大了,堆的雪人越來越高了,只是總感覺少了什麼,或許是少了童年裡的那份童趣吧。但這個過程我還享受的,我還是覺得快樂的,所以每年還是期盼下雪的。但這場雪從去年盼起,直到今年打春之後才盼來,卻是春雪了,所以我說它是遲到了的。這讓我想到了刀郎的那首《2002年的第一場雪》,“2002年的第一場雪,比以往時候來得更晚一些”,不知道那年的那場雪是否來得確實很晚,到底我是記不得了。
其實不止我一個人在盼着這場雪的,所有人都在盼着,從初六飄起的小雪到今早的世界一片銀白,只要有一點雪,空間、微博就被關於雪的動態刷屏了。我喜歡雪,中國人都喜歡雪,雪因潔白而被予以聖潔,高尚的品質。於是雪也就成了古代文人筆下描摹的對象了,“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北風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自然有許多美麗的雪景。
這場雪不僅來得晚,而且來的溫婉纏綿、它一直來得慢,來得小,所以地上是沒有積雪的,只有屋頂,山上才會有一點。但春雪化得快,雪一停,僅有的一點積雪也就化了,這樣也好,倒是不會影響春節人們的出行。昨晚這次下得倒是很急很猛,早上起來發現地上早已經白了,積了厚厚一層雪,放眼望去,整個世界都是白的了,天是白的,地是白的,遠處的山也是白的,於是這才有了下雪的感覺。“才喜門堆巷積,可惜迤邐消殘”, 春雪總是留不住的,才暗暗竊喜如此雪景,那裡卻在慢慢化開了。大概美好的東西多是如此,來得不易,走得卻很快。
春雪難留,但我旁晚時候還是出去堆了一個雪人,雖然雪卻已化了只剩薄薄一層。一個人堆着一個雪人,難免顯得有些落寞、孤單,也想着要不堆兩個吧,至少雪人不是孤單的,只是沒人一起卻也沒了興緻。現在一想,這樣也好,堆雪人的人只有一個,雪人也應該只有一個,如此才算相得益彰。說孤單,倒也不是孤單,爸媽、小外甥都在旁邊看着,小外甥還躍躍欲試,只是被爸媽拉着。身邊從不缺少人影,只是心裡想着一個人,那人卻不在你身邊,也不會站在你身邊,想着想着孤獨的感覺才來了。
越長大越孤獨,孤獨的總不是身影,而是心靈。
胡燦
2014.02.13